从病童到医者,良医是如何炼成的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李璐

时间:2025-10-31 19:19

《良医》
-《冀图悦读》栏目今日推荐-

好医生应该是什么样子?怎么才能解决我们的健康问题?国家一级编剧、作家周喜俊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医瑰宝,为读者呈现出兼具文化厚度与情感温度的文学图景——《良医》。


点击收听《冀图悦读》音频版




《良医》这本书的诞生,源于一段特别的亲身经历。2021年冬天,我因一次偶发眩晕,造成血压居高不下,经人介绍走进石家庄一家中医诊所。在这里,我不仅亲身体验了女中医高超的医术,也从众多患者身上看到了人间百态。那一面面锦旗背后的感人故事,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

三年多的创作时间里,我追踪采访医生、患者和有关人员七十多位,为了更深入了解女中医的故事和工作,我可谓着她采访。她去外地学习、到几百公里外给师父上坟、双休日回老家给乡亲们看病,我都一路跟着,利用路上的时间交流。有次她去保定学习三天,我跟了三天,不仅摸清了中医行业的状态,还在她晚上休息时采访,常常一聊就到凌晨两三点。

《良医》采用第一人称视角,以中医诊所为窗口,围绕女中医的人生经历展开,把治病救人与个人情感两条线交织,既讲充满烟火气的百姓故事,也折射出婚姻家庭、职业道德、生态环境、大学生就业、留守儿童等诸多社会现实问题。

书中有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比如有个叫胖胖的男孩儿,他家境优渥,从小被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宠成了宝贝疙瘩,想吃什么就给买什么,13岁的他身高1.8米,体重却将近200斤。每天早上起来都头晕站不住。两年里,他跑遍全国各大医院也没查出病因,只能休学。女中医利用中医理论对他施以针灸并配合中药调理,胖胖的身体状况逐渐得到了好转。

农民工郑旭东的故事也很揪心。他在建筑工地干活时胳膊受伤,起初没当回事,简单包扎后继续干活,之后胳膊又肿又疼,还不断渗血水。他去了多家医院,医生都建议他住院截肢,否则毒素扩散会危及生命。可他没钱住院,更怕截肢后成了残废,没法打工养家。在工友推荐下,他找到女中医,当时他身上只剩两块钱,连包扎费都不够。女中医见状,当即决定免费为他治疗,连续治疗一周后,郑旭东没再来复诊,直到十多天后,康复的郑旭东提着一袋苹果来到诊所,激动地跪倒在地,以此表达对女中医的感激。

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奇妙,社会中的人生百态,也比刻意编织的故事更精彩。如果大家在阅读《良医》时能产生情感共鸣,还能悟出健康人生的真谛,我会感到很高兴,让我们跟着《冀图悦读》栏目一起读书吧!




扫码关注





来源:《冀图悦读》栏目组


提示:本文仅为书籍内容推荐,不构成医疗指导或服务推荐,亦不代表本公众号对其个人或服务的背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