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有名头 | 刘进士村:“进士梨”为什么这么甜?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悦

时间:2025-11-19 07:00

冀时客户端报道 沧县汪家铺镇刘进士村种植梨树已有数百年历史。在沧州市区周边,提起沧县“刘进士梨”,可谓是大名鼎鼎。如今,刘进士村不仅在更新梨树品种,进一步做强梨果深加工产业,还以梨树为媒,实现文旅融合发展,吸引了周边市民赏梨花、摘梨果,成为乡村旅游的好去处。

顺着梨园中的小路前行,脚踩在厚厚的梨树叶上,发出簌簌的响声。路的两边,梨树叶子落尽,只剩遒劲的枝干顽强地指向天空。沧县汪家铺镇刘进士村村委会副主任闫书峰边走边向记者介绍,这片梨园里,最老的梨树已经有170多年。

沧县汪家铺镇刘进士村距离沧州市区大约7公里,原名宋家寨。明代嘉靖年间,原居黄骅的刘子延考中进士后,搬到宋家寨定居。万历年间,刘子延的后代受封定居于宋家寨,改村名为“刘进士”,成为了沧州地区以科举功名命名村落的具体体现。如今,村中的刘子延墓保存完好,现为沧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居住在刘进士村的刘子延后代,已传承了二十代。

刘进士村种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距今大概有二百年。当时,刘进士村所处地势低洼,十年九涝,庄稼没有收成,但梨树不怕涝,梨树种植一直延续到现在。刘进士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汉刚说,大约十年前是村民进城卖梨最鼎盛时期,刘进士村家家户户都有电动三轮车,平均每户达到两三辆。在沧州市区,刘进士梨可谓是家喻户晓。

百年种植,让刘进士村的梨树孕育出了独特的文化内涵。清朝末年,刘子延后人刘馨桂中秀才后,目睹吏治腐败、民生疾苦,割衣角挂梨树之上,以明割袍断念、终身不仕之志。后来他终身治学任教,造福乡里,后人、学生为了纪念刘馨桂,延续了在梨树上挂丝带的风俗。如今,这一风俗演变成了祈求学业有成之意。

刘进士村全村2340亩土地,果树种植面积达到1600亩,其中梨树1200亩,百年以上的梨树约占四分之一。刘进士梨皮薄、汁多、脆甜可口,刘进士村成立了进士农业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了“进士梨”商标,2019年起开始进行土地流转,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种植之路,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种植。全村今年梨果亩产1.2万斤,平均每亩收入2万元左右。

刘进士村还计划发展果脯、烤梨、梨干等产品,做深做精梨产品深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今年春天,好久农业发展(河北)有限公司来到刘进士村,流转了400多亩土地,计划种植秋月梨,进一步丰富梨树品种。

春有梨花盛景,秋有梨果飘香。依托千亩梨园,刘进士村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农旅融合发展,连续五年承办了沧县农民丰收节,2022年起连续举办了四届梨花节,每年接待人数超10万人,2022年获评省级美丽乡村、2023年被评为沧州市乡村旅游重点村。刘进士村通过着力打造生态、采摘、休闲、旅游度假地,成为“赏梨园美景、尝进士鸭梨、享进士文化”的生态宜居新去处、乡村旅游打卡地。

2025年刘进士村梨花节

百年氤氲不散的一缕梨香传递出的是乡土的变迁,从最初赖以谋生裹腹,到衍生出祈福禳灾的美好祝愿,梨树已经成为刘进士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梨树又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记者|河北台 曹力、沧州台 吴思妤

通讯员|刘嘉辰

编辑|王悦

责编|安倩

编审|邓菲

监制|冯慧杰

终审|边宇峰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