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非遗》主题音乐会在河北文艺家之家秀林剧院精彩上演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悦

时间:2025-11-22 08:22

11月21日下午,一场汇聚多民族非遗音乐精华的文化盛宴——《人民的非遗》主题音乐会在河北文艺家之家秀林剧院精彩上演。

作为国家艺术院团演出演播季入选剧目,《人民的非遗》音乐会自2021年首演以来,已连续三年在北京市老舍剧场成功公演,以“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为初心,构建起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平台。此次登陆河北,是该音乐会首次走进燕赵大地,通过14个精彩音乐节目,集中呈现汉族、壮族、回族、蒙古族等多民族的音乐省级、国家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通过多元艺术表达绘就中华民族美美与共的和谐画卷,彰显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精神特质与蓬勃活力。

音乐会节目编排兼具经典传承与创新表达,涵盖器乐合奏、独奏、声乐演唱、乐舞融合等多种形式。演出在婉转悠扬的器乐合奏《茉莉花》中拉开序幕,熟悉的旋律瞬间唤起了观众心中的民族音乐记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十二木卡姆片段《吾夏克木卡姆》间奏曲,以古典音乐演绎西域风情。

器乐合奏《天山共情》以多元民族乐器奏响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团结画卷。

朝鲜族民歌《阿里郎》《桔梗谣》分别通过女声独唱、洞箫杖鼓与舞蹈的完美组合焕发新彩。

男声独唱《尕老汉》风格诙谐幽默,热情欢快。

一曲琵琶独奏《瀛洲古调》,勾勒出江南水乡的生动音画。

京族独弦琴《海风阵阵》、羌笛独奏《羌·忆》等节目,展现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独特魅力。

蒙古族马头琴合奏《万马奔腾》、四胡《宴歌》及器乐重奏《声声不息》,则以激昂旋律传递非遗当代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室内乐《月映故乡》通过乐器组合构建跨越时空的声景,以音为桥,传递“两岸一家、月共一轮”的深刻立意,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华文化“融”与“合”的理念,微观诠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音乐会在激昂奋进的器乐合奏《地道战》中达到高潮,雄壮的乐曲回顾了峥嵘岁月,激发了观众的爱国热情。整场演出掌声不断,使观众沉浸在跨越山河、穿越时空的音乐之旅中。

据了解,此次文艺携手,是京冀两地深化文化协同的重要举措,也是共同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文艺力量的积极尝试,为非遗传承传播提供了“协同创新、活态发展”的实践样本。音乐会打破传统非遗展演的“标本式”演出模式,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各民族文化根脉,在为河北观众带来高水准艺术享受的同时,搭建起非遗保护传承的交流平台。

记者|张娜

编辑|王悦

责编|安倩

编审|邓菲

监制|冯慧杰

终审|边宇峰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