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悦
时间:2025-11-26 09:19:47
11月25日下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河北省医疗保障局专场。

发布会上,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新喜介绍,“十四五”期间,全省医保系统紧紧围绕让老百姓“看好病、少花钱、少跑腿”目标持续发力,人民群众医疗保障获得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待遇保障机制更加公平可及
全面实现市级统筹,优化完善报销比例。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适当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有力促进了分级诊疗,职工和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85%和70%左右。
扩大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在全国率先实现职工个人账户共济范围扩大至近亲属,既可以为近亲属看病就医支付个人自付部分,也可以为近亲属缴纳城乡居民参保费。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所有统筹区上线运行医保钱包,实现了个人账户资金通过医保钱包跨省“转账”。
增强重特大疾病保障功能。充分发挥基本医保保基本、大病保险保大病、医疗救助兜底线作用,建立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
筹资运行机制更加稳健可持续
全民参保计划深入实施。开通了网上、掌上、自助等多种缴费渠道,群众参保缴费更加方便快捷。“十四五”期间,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全省医保基本盘持续巩固扩大。
筹资水平合理增长。“十四五”期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随着社平工资增长相应增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由280元增长至400元,政府补助由580元增长至700元,为群众享受更高水平的报销待遇提供了有力支撑。
医保基金运行管理更加规范。加强基金预算管理和风险预警,科学编制医疗保障基金收支预算,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全面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管好用好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全省医保基金总体安全平稳可持续。
医保支付机制更加管用高效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入推进。全省所有统筹区全部实现了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建立了特例单议机制,有效解除了医疗机构收治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新药品新耗材新技术使用等病情复杂患者的后顾之忧。
为医药机构提供充足资金保障。一方面,建立预付周转金、集采预付金、医共体医保基金打包支付等机制,变原来的“事后付”为“事前付”,增加了定点医药机构现金总量。另一方面,缩短与定点医药机构的结算周期,变原来的“按月结”为“即时结”,实现医保回款“日到账”,为定点医药机构健康发展持续注入医保资金活水。
动态调整医保目录。跟进落实国家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及时把治疗肿瘤、慢性病、罕见病等新药好药纳入报销范围,2025年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3159种,较2020年增加516种。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将892种中药饮片和488种院内制剂纳入报销范围,有效减轻了群众就医用药负担。
“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更加系统集成
集中带量采购范围持续扩大。截至目前,药品累计集采1041种,医用耗材累计集采319种,医用耗材集采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一大批群众使用频率高、用量大、价格高的药品耗材实现了降价。
创新开展药品耗材规范挂网。在全国率先提出同质量层次的化学药品最低价与最高价一般不超1.8倍,生物制剂、中成药一般不超过3倍,耗材一般不超过均价1.8倍的挂网规则,推动药品耗材价格回归合理区间,促进药企把主要精力用在研发新药、提高药品质量上来。河北省是全国第一个规范药品耗材挂网的省份,国家医保局在全国推广河北做法,形成全国挂网规则共识。
支持医药行业创新发展。对新技术新项目进入临床应用开辟绿色通道,新增免陪照护、亲情陪产、航空医疗转运、脑机接口等568项医疗服务项目。开设创新药挂网专区,最大限度缩短创新药挂网时限,鼓励药企研发更多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的国产优质好药。
医保服务更加便民利民
“十四五”期间,全省医保系统聚焦群众医保领域急难愁盼问题,简材料、缩时限、优服务,推进数智赋能,让群众依规办事不求人、方便快捷少跑腿。
放开群众就医选择权。取消备案材料,老百姓持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在省内和京津看病就医直接结算。
实现门诊慢特病网上申报认定和全省互认。参保人通过手机随时可以上传认定材料,认定通过后即可享受待遇,并且实现了门诊慢特病认定结果全省互认,进一步减轻了参保人往返跑办负担。
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取消结婚证、生育登记凭证、出生证明等材料,参保职工通过手机就能申领,医保部门直接将生育津贴发放至参保职工银行卡,大大缩短了参保职工领取生育津贴时间,有效减轻了家庭生育负担。同时,还实现了手工报销网上办理、医保码“一码付”等,医疗保障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可办率达到100%。
记者|张娜
编辑|王悦
责编|安倩
编审|吴晓飞
监制|冯慧杰
终审|边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