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4000多个小区 有了安防“千里眼”

来源:保定晚报

责编:郝蕴祺

时间:2021-11-16 10:07:14

小区门口两侧均安装了智慧安防监控。

安装在小区内的智慧安防监控。

□本报记者 马骏 通讯员 于波

“以前电动车不敢放楼下,怕被偷,可是放楼道里抬上抬下不方便,还有火灾隐患,真发愁。现在好了,放在楼下停车区也不怕了。”说话的是莲池区铁路社区的居民徐大娘,她的安全感来自于我市公安局推广的“智慧安防小区”工程。

据了解,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以科技、数据为支撑,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施,实现了智能高效、管理到位、服务全面、安全实用的优势,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全面覆盖我市4000余个小区

让居民过上踏实日子

“这项工程于去年5月份启动,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建设3000余个智慧安防小区,截至目前已经完成4000余个,超额完成了建设任务。无论是新建的封闭式小区还是改扩建的半封闭、开放式小区,我们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建设方案,实现了全覆盖。尤其是许多半封闭、开放式的老旧小区,通过智慧安防小区建设,降低了发案率,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王文果向记者介绍。

以中警院宿舍为例,这是一个老旧小区,原来没有规范的物业管理,依托中警院保卫科,安保力量薄弱。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推广以来,莲池区公安分局、辖区派出所联合社区等相关部门,为小区安装了智慧车挡、识别门禁系统、主干道监控、车辆识别系统等硬件设施,有力地维护了小区的治安环境。

“别说车挡、门禁了,以前连摄像头都没有,什么人都能进,我们是个老小区,老年人居多,老丢东西。现在住着安全了、放心了。”中警院宿舍许多居民对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纷纷点赞。

破案追逃,保护民生民安

智慧小区成果显著

依托智慧安防小区提供的线索,公安机关进行分析研判,逐条深挖,逐步提高了实战应用水平,破获了各类治安、刑事案件,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8月19日,家住莲池区天威东路某小区的刘先生报警称:他停放在小区内的电动自行车被盗。接到报警后,辖区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后,通过调取小区的智慧安防监控录像,发现涉案电动自行车于8月18日下午3点被一名男性嫌疑人盗走。民警顺藤摸瓜,通过智慧安防系统确定了嫌疑人的身份,经过蹲守取证,于9月15日将嫌疑人田某某抓获。

不仅是侵财类案件,一些大案、命案、积案的破获也依托了智慧安防小区系统。

2007年4月,石家庄藁城区发生一起杀人案件。案件嫌疑人赵某(男,52岁)、王某(女,42岁)一直潜逃在外,被石家庄警方通缉在案。今年8月16日,莲池区警方通过智慧安防小区系统发现疑似在逃人员王某的踪迹,随即展开抓捕行动。经对王某连夜审讯,8月17日上午根据其交代又将赵某抓获。至此,这起历时14年的命案积案告破。

线上线下共同发力

有效调解群众矛盾

智慧安防小区的“好处”不仅如此。依托公安机关强大的后台系统,像车辆剐蹭、物品损坏,甚至高空坠物等等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都可以更公平地解决。这些小事虽平常,却实实在在为群众排了忧解了难,解决了老百姓的烦心事、揪心事。

2020年底,五四路派出所几次接到辖区内某小区关于流浪狗扰民的求助、投诉和纠纷报警。原来,小区有一位居民喜欢投喂流浪狗,因为她的投喂,附近的流浪狗都喜欢到这个小区“报到”。流浪狗的吠叫、护食等行为,给小区其他居民生活造成了困扰。物业进行过劝阻,但这位居民依然我行我素。派出所、分局的养犬管理部门多次到小区里抓捕流浪狗,但都没有取得好的成效,而一些居民和这位“爱狗人士”也几次发生争吵甚至报了警。副所长王雅秋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深入辖区和物业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来给这位居民做工作。开始这位女士很不服气,也不配合派出所的工作。后来智慧安防小区建成后,王雅秋通过监控视频,给她看了流浪狗给小区居民带来的不便,摆事实讲道理,这位居民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给大家造成的困扰。她表示愿意配合派出所、物业的工作,不再投喂流浪狗。

王雅秋说:“过去接到小区里居民的纠纷报警,一般都是纠纷发生以后解决不了双方才报的警。我们到现场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没有看到事件发生的过程,很难准确地判定。现在小区有了智慧安防系统,到了现场通过监控一目了然,调解起来更公平,老百姓更服气。”面对最为常见、却极有可能引发治安刑事案件的邻里矛盾纠纷,各地公安机关利用智慧安防小区管控系统提前介入、前移防线,用证据说话,将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

据了解,下一步,保定市公安局将进一步丰富智慧安防小区前端感知设备种类,提升建设质量。同时不断完善小区管控平台,拓展管控平台功能,让智慧安防在实现人口管理、治安安全防范和侦查打击破案等方面发挥更大的实战应用效能,为平安保定贡献力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