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郭育卿
时间:2022-08-29 22:18:52
顺长城西行,到达偏头关。偏头关处在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此三关鼎峙晋北,互为犄角,是北疆之门户,京师之屏障。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濒黄河,因东仰西伏,故名偏头关。
偏头关是明代长城外三关之首,为“三晋之屏藩”、“晋北之锁钥”。“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这是古人对偏头关的赞誉。
偏关县的老牛湾、丫角长城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保护重点之重点。
2022年6月22日,偏关县委书记杨晓宏主持召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偏关段)建设谋划会,县长高跃龙,县人大主任任清泉等领导提出:用“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以长城为纽带,串联特色村落、红色文化等,结合乡村振兴,挖掘长城文化和长城精神。
偏关县境内长城总长126公里,是山西省内长城里程最长的县。偏关县既是山西省境内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唯一县份,又是山西省内外长城交汇的唯一县份。
来到偏头关,首先去了偏头关的关城。
走进偏头关的关城,看到既保留了古老的一面,又有现代感。偏头关城看起来形状很不规则,东西大约长一公里左右,在东、西、南三道城门上都有瓮城。
古老的关门
老城墙
信步于关城,城墙砖石一部分犹存,大多为夯土墙,东部城墙已不复存在。
走出关城,在偏头关东南一公里,看到了文笔凌霄塔。碑文记载:创建于明代天启元年即1621年,为砖石结构、八角形楼阁式空心雁塔。基座二层塔底部周长29米,塔高35米,外观形似文笔,故名“文笔凌霄”塔。从二层开始,每层四个窗洞,由内壁隐筑楼梯。
明长城偏关古城为边防重镇,名胜古迹颇多,特别是明代修筑的长城,为六条边墙。
除明长城、文笔凌霄塔外,还有唐建隆岗寺以及古烽火台岩洞、白衣庙等。
偏关长城古堡是我国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之一,被誉为中华“长城古堡”第一县,长城古堡是偏关县的军事要塞。
陪同踏访的周先生介绍:“明代除设置’偏头关’外,在重山峻岭的长城沿线及重要通道上建起了很多座古堡,其中有桦林堡、老牛湾堡、草垛山堡、老营堡等,很有观赏价值。”
为什么长城修这么多古堡?
周先生介绍:“主要是防外侵!这里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
接着,周先生讲了一些战事,他说:明弘治年间,蒙古鞑靼部达延汗统一了蒙古后,经常率兵南犯。嘉靖年间,其孙俺答数次入侵偏头关。隆庆初,蒙古兵再由偏头关西北侵入,人们奋力反抗。
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偏头关是晋西北根据地。1938年,日本侵略军集中万余人,分两路围攻该抗日根据地:一路从井坪向偏关、河曲进犯;一路从原绥远清水河向偏关方向进犯。八路军359旅北上阻击敌人,但南下的敌人乘机先占领了宁武、偏关等县城。八路军120师根据上级的指示集中力量打击,偏关的守敌也只好向东撤退,于是八路军迅速夺回了偏关。”
老牛湾是偏关外长城的起点,从老牛湾起,东至丫角山老牛湾,长城与黄河握手之地,无论是在长城还是在黄河都是经典之作,更是行者打卡之地。
我们从偏关城驱车东北行去往老牛湾。汽车过万家寨,看到了黄河乾坤湾,位于从万家寨到老牛湾的路上,这是一大特色的景观,180度长湾,分外壮观美丽,让人不得不拿出手机,将这一景色拍下。
偏关县是黄河入晋第一县,黄河入晋是从老牛湾开始的。这里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称为“百里长峡中的最美回环”的乾坤湾,被专家学者定义为太极八卦图的样式。
偏关政府部门经过打造,将乾坤湾一个单纯的自然景观提升为凸显阴阳、天地、乾坤为一体的旅游景观。
到达老牛湾,站在岭上眺望:一边是巍巍万里长城逶迤东来,翻千山越万岭,一边是滔滔的黄河;换一个角度看:一条是人类勤劳和智慧所造就的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巨龙;一条是大自然神工奇力所造就的百转千回、金涛澎湃的奇观。两者自然的相会、触摸,交汇,成为最引人入胜的长城和黄河的握手态式。
午间,我们走到老牛湾古村落。
老牛湾古村落三面环河,四围峡谷峭壁,村中民居因地就势,错落有致。村中有窑洞式院落60余座,房屋200余间,其建筑材料、生活器物就地取材皆为石质,有石板街、石板屋、石窑、石炕、石碾、石磨、石臼、石锁等。其中炕板、炕桌、灶台、地板等也取材于此地绵羊石。旅游界将老牛湾古村誉为“石头民俗博物馆”。
午间,我们走进农家进餐,饭间向百姓询问乡村振兴,了解更多的乡土文化,风土人情。
在老牛湾农家,我与户主张先生交谈——
问:“主要经营什么?”
答:“种地。”
问:“另外呢?”
答:“开饭店,兼民宿。”
问:“年收入呢?”
答:“5万左右吧!”
偏关长城蜿蜒而去,这段长城长且精彩,丫角山长城又是一绝!
从老牛湾沿长城东行至柏杨岭,三长城汇合于丫角山,这里又是一个壮丽的景观,由外长城在此地交叉而形成。
丫角山海拔1834米,靠柏杨岭。外长城从朔州平鲁区东行至偏关境内,在柏杨岭和从神池县进入偏关的内长城交汇成“丫”字,当地人叫“丫角山”。
此处筑有三道城墙:一路是将军会堡西至丫角山的十里边墙;一路向西沿清水河县、偏关县界抵黄河老牛湾;一路向南进入偏关县境经由老营而去外三关。
据《三云筹俎考》载:“将军会堡西至丫角山十里。”此地立有碑,碑文为:“仙西路地方参将口都指挥佥事郭汾管丫角起东西两路边界”,立碑日期落:“万历贰拾柒年陆月吉日立”。
丫角山的看点是“九窑十八洞”,是一座敌楼堡垒。尽管己面目全非,但依旧巍峨屹立,墙坦沧桑,它见证了长城的蹉跎岁月……
据悉,丫角山驿站正在启动,已列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重点项目。驿站主楼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521.58 m ,一层设50立方米生活水箱、180立方米消防水箱、发电机房、高低压配电室、储存间,二层服务台大厅,三层为酒吧,屋顶为观景台设两道仿古连廊。
丫角山!老牛湾!偏头关!听听这地名,够古怪的!此地真是一个令人向往之地、追逐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