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时评 | 今天,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网民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韩增发

时间:2025-09-14 06:07

冀时评论员:修 远

9月14日是中国网民节。

从清晨的第一条微信到深夜的最后一次刷新,我们每一天都在网络世界中留下自己的痕迹。网络早已不是虚拟的空间,而成为我们真实生活的维度。在这个每秒钟产生海量新内容的世界里,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今天,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网民?

我们要做清醒的网民。算法为我们编织了一个个舒适的信息茧房,推送着我们喜欢的内容,强化着我们已有的观点。但真正的清醒,是要看到这些看不见的阻隔,敢于打破,主动接触不同声音,保持开放的思维和批判的精神。面对刷屏热点,让子弹飞一会儿;遭遇煽情言论,多问一声“真相何在”。在真假难辨的网络里,我们的每一次转发、每一次点赞,都应该经过思考的过滤。

我们要做温暖的网民。永远记住,屏幕那头,是一个个真实的人。我们随手打出的一句话,可以是他人一天中的阳光,也能成为崩溃前的最后一根稻草。网络暴力从未像今天这样容易发生,也从未像今天这样需要抵制。保持善意,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强大的选择。当我们准备按下发送键时,不妨想象对方就站在面前——这样的瞬间,或许能让网络少一些伤害,多一些温暖。

我们要做负责的网民。匿名不是放纵的借口,距离不是伤害的理由。我们发出的每一条评论,分享的每一则信息,都在共同塑造着这个数字世界的面貌。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前,想想可能造成的后果;发表极端对立的观点时,考虑可能引发的冲突。网络赋予我们表达的权利,同时也赋予我们责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我们要做成长的网民。网络不只是消费和娱乐的工具,更是学习和进步的平台。在海量的信息中,我们可以有短暂的娱乐沉迷,同样我们也不能放弃汲取有益的知识。真正聪明的网民懂得利用网络提升自己,也知道借助技术拓展视野,而不是被算法驯化、被困在信息的孤岛中。

我们还要做共建的网民。网络不是情绪的垃圾场,而是共建的家园。用支持代替嘲讽,用建设性批评取代简单否定。遇到网络诈骗,我们反手一个举报;发现虚假信息,我们可以澄清;看见网络暴力,我们勇敢制止。每个人的微小努力,汇聚起来就是改变网络环境的巨大力量。

今天,我们做一个什么样的网民,不仅关乎个人的生活体验,更关乎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在每一次点击和分享之间,我们都在为这个时代投票——投给理性还是情绪,投给善意还是恶意,投给建设还是破坏。

让我们选择做一名清醒而不冷漠、温暖而不盲从、负责而不畏缩的网民。因为当我们照亮网络世界时,也正是在照亮自己;当我们塑造数字时代时,也正是在塑造自己的未来。

数字洪流奔涌不息,我们每个人的选择,最终将决定它去往的方向。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