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河北篇丨沙河玻璃,向“智造”跃升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责编:王兴

时间:2025-08-17 15:55

7月25日,位于邢台市沙河市的河北德金玻璃有限公司三线生产车间,两条生产线上不同规格的玻璃从自动传送带缓缓下线,一台台机械臂来回抓取新鲜出炉的玻璃原片,将其码放整齐。

“这是‘一窑两线’玻璃生产线,也就是说,一口窑炉可供两条生产线同时生产。”河北德金玻璃有限公司三线生产车间主任张非凡说,传统的玻璃生产中,一口窑炉只能供一条生产线生产一种规格的产品。

在玻璃生产中,河北德金玻璃有限公司曾面临设备老旧、能耗过高的难题。多年前,公司将原有两条“一窑一线”玻璃生产线拆除改造为现在的800t/d“一窑两线”电子及汽车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产品实现由普通玻璃到电子玻璃、汽车玻璃的高端化转化。

TE_A228流道温度1082.8摄氏度、鼓泡进水流量107.36立方米/小时……在河北德金800t/d“一窑两线”电子及汽车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大数据智慧指挥中心大屏上,玻璃生产线的各项生产数据实时显示。

“这条玻璃生产线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窑炉、锡槽、退火窑无人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张非凡算了一笔账:与原来的普通浮法玻璃生产线相比,“一窑两线”生产线生产每吨玻璃原片消耗天然气可减少30至40立方米,优等品率提高了15%。

沙河市是我国最大的玻璃生产、加工、销售基地,有“中国玻璃城”之称。近年来,该市积极引导玻璃生产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由生产建筑玻璃转为生产超白、超薄等特种玻璃,不断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聘请专家团队成立实验室,河北德金玻璃有限公司生产出全省第一块0.8毫米超薄超白玻璃。

0.8毫米是什么概念?大概相当于人指甲盖的厚度。由于玻璃易碎,太薄的玻璃无法使用常规的切割手段进行加工。面对技术难题,河北德金玻璃有限公司迎难而上。

“别看它薄,这种超薄超白玻璃可用于显微镜、显示器和太阳能发电等领域。”张非凡说,这种突破不仅意味着技术上的进步,更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

在产品检测环节,以前靠人眼看玻璃的凹凸和气泡鉴别产品优劣,如果存在质量问题,整块玻璃会被直接扔掉。现在,电子探头能精准识别玻璃中人眼看不到的瑕疵,对发现有瑕疵的局部进行“优化切割”,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

加大技改力度,拥抱数字化转型。河北德金玻璃有限公司生产线加装了智慧大脑,从熔炼、退火,到分装、打包,全部工序都由电脑后台操控完成。玻璃尺寸、熔炉温度、进料速度都实现“一键操控”。

从不起眼的手工玻璃作坊起步,到成为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经过40多年的发展,沙河市玻璃产业从低端迈向中高端,成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

“转型升级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沙河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副局长李彦峰说,沙河市牢牢牵住技改升级这个牛鼻子,通过技术创新进行差异化定位,避免行业内卷,推动玻璃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跃升。

目前,沙河市已投资53亿元完成了11条生产线的技术改造,照此进度,到2028年完成全部生产线技改提升的计划,有望提前完成。

走进河北金石信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石信远”)的生产车间,一块块近9平方米的玻璃原片正接受“镀膜手术”。通过真空磁控溅射技术,这些玻璃被镀上一层以银为主的金属薄膜,变身为高附加值的离线LOW-E(低辐射)镀膜玻璃。

“这种玻璃技术含量高,节能效果好,主要用于高端建筑市场。”金石信远综合管理部主任王石磊说。

近年来,传统建筑玻璃市场呈现饱和趋势,许多玻璃企业开始向新市场进军,金石信远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的转型目标,是个性化需求和新兴市场。”王石磊说,作为汽车玻璃原片的下游,他们把目光锁定在整套汽车玻璃制造上,引进了行业内领先的汽车玻璃深加工生产线,引入数字化管理运营系统,打造智慧工厂。

说话间,王石磊带着记者来到金石信远高端汽车玻璃制造项目现场,这里两条汽车玻璃生产线已调试完成。该项目以沙河本地企业生产的汽车浮法玻璃为原材料,在生产常规汽车玻璃的基础上,还可以生产汽车天幕玻璃、全景玻璃、镀膜玻璃等高端产品,填补了我省汽车玻璃制造行业的空白。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绕不开降本增效。在上游,沙河市推动纯碱产地集中直采、石英砂本地集中开采、清洁能源集中供应;在中游,以技术改造提升生产线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在下游,绑定新能源汽车、琉璃与文创等应用场景,开拓新市场。

在沙河,一个个传统车间装上数字引擎,一条条流水线挥舞起机械手臂,一道道生产工序拥有了智慧大脑,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起澎湃动能。(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 闫德见)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