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盐碱地上 妙笔写出新文章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韩增发

时间:2024-05-15 19:04:07

冀时客户端报道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他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一年来,牢记总书记嘱托,我省发挥科技创新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向盐碱地要粮食,向特色农业要效益,昔日的白色土地升腾起金色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这两天,在中捷产业园区农科所旱碱麦育种田,农技人员正穿梭在麦田中,查看麦情,记录数据。推广种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的"捷麦19"就是诞生于此。

中捷产业园区农科所所长 张卫军:

我身边这块试验田就是我们种植了540个小区,引进了400多个品系,其目的就是对这400多个品系进行抗旱耐盐碱性鉴定,通过鉴定选育出更加抗旱、耐盐碱冬小麦品种。

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沧州市制定出台《沧州市旱碱麦育种体系2024年工作计划》,组建种质资源收集等5个专家团队,持续做强农业种子"芯片",新培育的11个旱碱麦新品系已进入审定程序,新审定沧麦18、泊麦20两个旱碱麦新品种;建立旱碱麦繁育基地6.15万亩,年繁种能力达到1.8万吨。

中捷产业园区农科所所长 张卫军:

现在我们又审定了一个"捷麦20",比"捷麦19"株高更矮了,产量亩产能增加100多斤。我们在不断地研发更加适应这个旱薄盐碱地区的品种,从而提高这个粮食单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在"种子"上发力,让"以种适地"成为增产关键。此外,我省还在以机械化、现代化农业为动能,加快"以地适种"的步伐。过去一年,沧州完成盐碱地综合整治项目超200个,建成高标准农田200多万亩。在黄骅市后仙庄村,近三分之一的村民选择将土地托管出去,由合作社统一管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初具规模。

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后仙庄村村民 吴玉仓:

感觉一年比一年好,期待着今年更好的收成。

"以种适地""以地适种",种子和土地的相向而行,正在为盐碱地注入新的活力。2023年,沧州交出了一份优异成绩单:100.2万亩旱碱麦获得丰收,亩产达到245.4公斤,总产达到24.5万吨,较上年分别增长22.1公斤和2.13万吨,秋播旱碱麦154.7万亩、同比增长54%。

向盐碱地要粮食,还要向特色农业要效益。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发展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在黄骅市地升食品有限公司,一袋袋旱碱麦全麦粉正在装车,准备运往河南。

河北沧州黄骅市地升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 刘玉城:

我们从这个基础产品我们还就是延伸了大概40多个系列,近百种的产品。你比如说咱们的这个冲调粉,有机的挂面,现在我们都是一个供不应求的这种状态,(销售额)都是每年以30% 的这种增幅(增长)。

如今,"黄骅旱碱麦"被列入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市级以上旱碱麦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13家,年加工能力达到90万吨。

广袤的盐碱地,除了变身"新粮仓"外,还飘出了阵阵瓜果香。"黄骅苜蓿""南齐茴香""碱地梨"等多个特色农业品牌涌现,盐碱地农产品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35亿元。

 沧州市南大港农务中心副主任 杨长青:

手里拿的这个甜瓜,这是我们这个当地园区自己种的博洋9号,基本上不用出去卖,就在这采摘,每个棚都剩不下。

昔日"白花花",如今"金灿灿"。从改善土壤到选育良种,从优化种植到延伸产业链条,一幅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农业"新丰景",正在燕赵大地铺展开来。

河北省盐碱地工作推进专班成员 孟建:

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我们将突出抓好"以种适地"和"以地适种"两个关键环节,加强耐盐碱作物的品种选育,加大盐碱耕地的改造提升力度,积极发展深加工,扎实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河北贡献。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