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高质量发展】弘扬企业家精神 | 卢勇:国之所需 吾之所向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杨磊

时间:2024-05-20 19:11:50

深耕特种玻璃产业,让"河北制造"护航中国航天事业,全媒体系列报道《弘扬企业家精神》,今天带您认识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勇,感受国之所需、吾之所向的情怀与担当。

提起卢勇和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很多人并不了解,但使用他们公司抗辐照特种玻璃的终端产品却家喻户晓。从"神舟"飞船到"天宫"空间站,从"嫦娥"探测器到"玉兔"月球车,早在2003年,星箭公司就已经是我国诸多航天器的配套供应商,并且伴随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一路成长。回首20多年的逐梦航天历程,卢勇经历的却是一次次的艰难决择。创业之初,虽然胸怀报国理想,但因产品研发周期长,企业连续三年颗粒无收。积蓄花光后,他准备给员工开完最后一个月的工资,解散公司。

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 卢勇:

我不忍心让大家跟我受苦受累的,我跟大家开会我说还能开一个月工资,但这个月可以不来上班了,你们出去找工作,找到工作就不用回来了,结果我的员工一个都没有走。其实就这一件事情一下当时把我触动了,眼泪没法控制。大家能坚守,那我何尝不能坚守。

卢勇毅然卖掉自己的住房,全部投入产品研发。为了试制新产品,他腾出办公室,搬进一辆报废的面包车办公,一呆就是四年。

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 卢勇:

 冬天冷的要命,就是你受不了,夏天热得就是那就像那个烤箱一样,你硬着头皮也得在这里面。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随后的几年里,星箭公司相继研发出系列抗辐照玻璃产品,成功跻身中国航天器配套企业。在此期间,卢勇和研发团队瞄准民用市场需求,试制出用于手机、相机镜头的蓝玻璃产品。就在这时,公司却接到了为多个型号航天器研发生产特种玻璃的紧急任务。由于人员有限、设备有限,蓝玻璃与特种玻璃二者无法同时生产。而蓝玻璃产品一旦被搁置,市场很快就会被其他企业占领。面对数十亿的市场份额,当卢勇选择放弃蓝玻璃时,却遭到创业之初与他共患难企业员工的集体反对。

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安全副总经理 刘兰启:

太反对了,因为弄这么个项目太不容易了,为什么不去珍惜呢?

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财务副总 田松波:

 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打一个翻身仗的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就想找老板好好地谈一谈。

为了做通员工的思想工作,那几天,公司开完大会开小会,最终,大家被卢勇"国之所需、吾之所向、不讲条件、不计代价"的精神所感动。

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 卢勇:

其实这话说起来很容易,但是那时候背后真的掉了很多很多眼泪。但是最后我们还是保证了所有航天型号任务顺利完成。国家需要的事情,我们是责无旁贷的、义无反顾的,到现在也仍然是坚守这么一种信念。

20多年的持续坚守,卢勇带领团队连续突破0.1毫米、0.01毫米、0.009毫米的玻璃厚度,不断刷新抗辐射耐高温超薄玻璃的纪录。伴随星箭公司持续成长的,是当地政府在政策、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给予的帮扶和支持。这两年,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一项政策就为企业省下960万元的开支。

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 卢勇:

这给我们星箭公司继续创新增加了动力和底气。另外一个在去年我们急需扩产的同时,那么厂房不够用了,找到我们开发区以后,9月份申请的,11月份就搬进去了,当年就提升了1000万的销售收入。所以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政府对企业的一种关心和支持。

如今,星箭公司生产的航天玻璃广泛应用于航天器的能源系统、温控系统和照明系统,为"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嫦娥探月工程"系列卫星、"天宫"系列太空实验室和"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披上"铠甲",保驾护航。1200多万片玻璃盖片在太空中闪耀,创下产品无一质量差错、无一供货周期影响的纪录。

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 卢勇:

企业家精神作为我个人来讲,我觉得就是责任和担当。特别是我们作为给航天配套的企业,就应该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我的方向和目标就是加紧加快速度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真正的创新当中,不断地跟他们一起共同努力,开发出更多的能够填补我国空白的特种光学玻璃材料和产品,能够为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