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跑新赛道】⑤ 保定飞凌:优化算力“大本营”赋能多场景应用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张子薇

时间:2025-04-18 18:59

系列报道《"羚"跑新赛道》,今天走进瞪羚企业保定飞凌公司,看他们如何瞄准算力领域,凭借嵌入式技术,实现从低谷到高峰的逆袭。

在名片大小的电路板上,数百个芯片和元器件星罗密布织成了一张庞大的"神经网络",无论是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还是物联网设备,都离不开这个"算力大脑"。而帮助数据计算与应用控制实现全面协同的正是嵌入式板卡与技术。

本台记者 刘洁:

我手中这张嵌入式板卡,就是算力的"大本营",它通过嵌入式技术,在板卡上对芯片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从而实现算力的多场景应用。

在刚刚结束的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一个只依靠摄像头识别手势指令,就可以完成物体精准拾取和放置的AI机械臂,吸引了4家工业机器人企业现场向飞凌抛出"橄榄枝"。这背后的关键"功臣",正是嵌入式板卡算力的显著提升。

保定飞凌嵌入式技术有限公司AI技术研发负责人 柴宇:

我们一改以往通过传统CPU自带的算力的这一技术,通过高速接口然后扩展高算力平台,使得算力资源提升了将近20倍。

一块巴掌大的嵌入式板卡,让机械臂"长出眼睛",拥有"肌肉记忆",为算力应用场景打开无限想象空间。然而,在十几年前,嵌入式板卡在工业、电子领域的应用场景较少,多是被高校学生或电子工程师作为编程的"学习机"使用。

保定飞凌嵌入式技术有限公司市场生态总监 薛凯:

当年我们每年的研发经费,大概会投个一百多万,但是实际上的产值只有六七十万。

见不到效益,2010年前后,飞凌的嵌入式板卡研发人员纷纷离职,研发团队从最初的20多人到最后只剩7、8个人,新品研发逐渐停摆。

保定飞凌嵌入式技术有限公司市场生态总监 薛凯: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选择在北京这样嵌入式技术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去重新成立了一个研发中心,然后重新去迅速地组建了一个新的研发团队。

研发人员有了,但是嵌入式板卡的未来市场究竟在哪儿?为了寻找答案,那段时间,企业的创始成员几乎"泡"在了各大电子展会里。

保定飞凌嵌入式技术有限公司市场生态总监 薛凯:

我记得大概是在2013年、2014年的时候,那一年我们去参加了数十场的展会,还跑了几百个客户,当时我们感知到的,边缘计算可能未来会在泛工业领域有一个广泛的应用,所以我们开始提前布局边缘计算跟物联网。

为了更好追赶时代潮流,飞凌投入700多万成立嵌入式技术实验室,短短两年内获得共56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同时自主研发先进的嵌入式板卡生产线,提高板卡产能和优良率。

保定飞凌嵌入式技术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  马立贞:

比我们手工烧录它的产能要多,每天1500到2000片左右,生产的这个良率,能提升到100%。

从以前单一的嵌入式板卡,拓展出嵌入式工控机,边缘计算网关和显控一体屏等产品,不断地积累似乎是在等待一个契机。2020年前后,随着5G、物联网和边缘计算技术在交通和工业自动化等行业带来的智能化技术变革,全国对于嵌入式板卡的需求量增加,作为河北唯一一家坚持做嵌入式板卡研发和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飞凌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

保定飞凌嵌入式技术有限公司市场生态总监 薛凯:

在那之后一度增长到了三十万、四十万,直到去年的时候我们的板卡出货量是突破了八十万片。然后让嵌入式板卡、嵌入式技术能够为千行百业,去进行一个更好的赋能。

瞪羚新观察

面对困境不放弃,面对不确定性决策果断。凭借提升算力这一关键举措,成功扭转局面,从绝境走向快速发展。在这个智能化变革的关键节点,飞凌用实力证明,在技术创新的长跑中,坚持到最后的人,终将收获时代的馈赠。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