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河北:数字赋能 让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更高效便捷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陈可

时间:2025-06-20 18:57

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由谁来提起权益诉讼?如果食品药品出了安全问题,又由谁来保护受害者的利益?面对这些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我国创新性地建立了"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这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标识性概念、原创性成果。近两年,河北省检察院在全省部署开展的"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利用大数据赋能,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持续助力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2023年3月以来,省检察院在全省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了"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

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 李连军:

"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主要是针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以及食品药品安全两个重点领域,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公益损害问题,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生动实践。

然而,这项工作开展之初却存在着案件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办案方式滞后、协同指挥不畅、办案效率不高等难题。为此,省检察院以科技赋能公益诉讼办案,历时8个多月,在全国检察机关率先建成了公益诉讼检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实现了三级检察院互联互通、统一运行,通过履职发现、政务热线、互联网舆情、随手拍等六大渠道广泛收集案源线索。

本台记者 丁露彤:

从邢台市南和区检察院接到案件线索,到办案人员去现场调查取证,再到将调查结果反馈到省检察院,这个过程不到1个小时。

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 李连军:

我们这个平台对收集的案源线索可以进行智能化的分析研判,自动分流推送至相应的市县检察院。市县检察院接到线索以后,开展线索初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同步至2.0系统,进行案件办理。

调查取证后,南和区人民检察院一是组织磋商,向责任主体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制发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二是通过召开专家论证和听证会,推动问题整改落实。

本台记者 丁露彤:

数字赋能,破解了"线索发现难",不过,数智平台的功能远不止于这些,它还有模型超市、专项监督、综合分析和指挥调度等模块,助力检察办案提质增效。

2024年,邯郸市检察院通过数智平台,运用卫星遥感技术排查发现武安市辖区存在多处废弃采矿点案件线索,交武安市检察院调查核实。

武安市检察院检察官助理 郭可:

我们就利用无人机进行了高精度航拍取证、三维建模等等,通过"坐标定位-现场状况-面积核算"三位一体进行取证,测算出受损面积共计为2.2万平方米,办理了相关案件12件。

通过办案,检察机关督促相关部门投入治理资金约110万元,植树约5000株,播撒草籽1960平方米,治理面积2.3万平方米。

公益诉讼检察数智平台通过大数据智能化的办案模式,实现了让线索"自动上门"、使案件"浮出水面"、为办案"赋能增效"、助决策"耳聪目明"的目标。

2023年7月以来,平台已获取案源信息16万余条,推送线索3.8万余条。专项监督开展以来,环资领域立案10500件,同比增长48.4%,食药领域立案2772件,同比增长264.3%。去年最高检在河北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检察系统推荐这一做法。

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 李连军: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算力算法,提升平台功能,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当前开源大模型的广泛应用,更好赋能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推动我省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