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滴灌” 服务“加码” 河北民企加快提升含“新”量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薛晓岩

时间:2025-07-15 19:04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勉励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我省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良好环境,以"滴灌式"服务助力民企加快提升含"新"量。

小方坯是钢铁生产的"第一道成型产品",直接关系到最终钢材是否合格。对特钢生产来讲,从成分控制到温度处理,每一步的要求更是近乎苛刻。今年年初,位于辛集市的澳森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在生产中发现,小方坯上出现了星形裂纹,企业一时拿不出解决方案。

辛集市澳森特钢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 姬旦旦: 

假如我们的铸坯存在原始的表面缺陷,在轧材的表面会产生缺陷遗传,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冷镦开裂,然后技术人员从拉速的控制,保护渣的指标的调整等等做了各方面的研究,但是进度都比较缓慢。

就在企业一筹莫展的时候,他们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河北省金属学会科技发展部成果管理处处长 王恭亮:

华北理工大学和河北科技大学,还有我们学会的,一共8名专家组成了服务团队,这8名专家都是搞这个炼钢连铸专业的专家,对他的问题是有非常(高的)契合性的。

王恭亮所说的服务团是由省科协组建的136个"科创河北"科技服务团之一。

辛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张宏:

围绕市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求,摸排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卡脖子技术难题,帮助企业与省科协"科创河北"服务团精准对接,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等帮助,构建了资源整合、供需对接服务交易平台。

辛集市澳森特钢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 姬旦旦:

专家们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我们的整个的质量问题在加速解决,铸坯的表面质量从原先的百分之十几的缺陷,我们降低到了百分之二点多。

民营企业是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的重要载体,如何让更多科技创新的种子"落地生花"?我省拿出"硬核服务",精准派驻科技特派团入企服务、接续推出科技创新券2.0版本、以创新创业大赛搭台激发创新活力……一系列"政策大礼包",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撑腰"。2024年,我省首批立项支持6家科技成果中试示范平台,助力企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位于保定市的新能源电力装备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平台就是其中之一。

保定华电天德科技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杨聪聪:

我们中试平台主要采用"技术+人才+共享"的服务模式,我们目前是有27人的技术团队,建成了三条中试生产线,设备是150多台套,企业可以用特别低的成本来使用。

中试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然而,对许多民营企业来讲,受制于中试平台成本高、专属性强等因素,许多科研成果难以突破成果转化的瓶颈。保定市的一家生产电力系统自动化产品的企业,在新产品上市前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保定市安科电气有限公司技术经理 郭显强:

这些测试设备它的造价相对来讲比较昂贵,大概能到千万级别,所以对企业来讲是有一定压力的,咱们平台会提供专家帮我们答疑解难,为产品的升级迭代加快周期。

包括安科电气在内,平台已累计为京津冀地区的400多家新能源电力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检测次数超过12000次,平均每年为企业节约研发成本2000万元。

政策"滴灌",服务"加码",让河北民营经济发展实现"质"和"量"的双提升。2024年,我省民营经济增加值31249.6亿元,同比增长5.4%,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8%。34家企业入选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位居全国第五。创新动能持续增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409家。河北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成为河北发展不可替代的硬核力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