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 “听村干部的 叫转移就转移”——致敬!把“叫应机制”落到实处的基层干部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薛晓岩

时间:2025-08-05 19:48

冀时客户端报道 今年7月23日以来,暴雨突袭河北多地。河北各地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确保应转早转、应转尽转、不漏一人"。各地广大基层干部严格把临灾预警"叫应"机制落实到村、到户、到人,与暴雨和洪峰展开了关乎生命的较量。

本台记者 刘知府:

现在是八月四号晚上九点,今天,当地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现在,雨已经下起来了。滦平县巴克什营镇快活峪村的38位村民现在已经到达了集中安置点。这里集中安置了附近3个村子的80多位村民。

承德市滦平县巴克什营镇快活峪村村民:

我就感激不尽,这么大水把我们都背下来。你们受多大累,我们到时候也得记在心里,得感谢你们。

承德市滦平县巴克什营镇快活峪村村民:

政府的响应特别快,当看到有下(大)雨的趋势,立马就安排到安定的场所里,任管雨再大,我们是安全的。

承德市滦平县巴克什营镇组宣委员 安基:

针对这次强降雨,我们提前也是进行过多次的防汛演练和避险转移的应急演练,所以说我们的转移过程是非常顺利,然后非常安全的。

昨天夜里,滦平县顺利转移群众13902人。

雨情就是命令,闻令而动,闻汛而动,面对一个个预警信息,党员干部一次次进入战斗状态!

7月28日,廊坊三河市,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大转移彻夜上演,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符晓鹏从早晨忙到了晚上。

廊坊三河市泃阳西街道办事处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 符晓鹏:

全部转移走,每家灯都黑了,我觉着就挺好,一会儿我们还要马上再扫(检查)一遍楼。

发现了滞留在家的居民,符晓鹏他们继续做工作。

廊坊三河市泃阳西街道办事处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 符晓鹏:

学校食堂也都开放了,咱们吃住都没问题......

晚上10点40分,经过耐心劝导,两位老人开始收拾简单的行李准备转移。

就这样,上午启动首批转移,下午启动扩面转移;29日凌晨5点,转移安置工作全部完成,累计转移53840人。和符晓鹏一起承担群众转移安置工作的基层党员干部超过5000人。

将预警信息由推送式响应,变成强迫式叫应。需要迅疾反应,更需要危难担当。

承德市围场县兰旗卡伦乡人大主席 戴春雨:

我面对山洪泥石流的时候,其实我也害怕,但是有时候你就觉着工作职责在这儿,我必须得冲。

围场县兰旗卡伦乡人大主席戴春雨,在强降雨来临前冲上去了!就在山洪爆发前,戴春雨和村干部一起将处于低洼地带的16户40名村民安置到了村委会。

承德市围场县大石门村党支部书记 王辉:

我们就分好片,抱着孩子,拽着老人,一户一户的院墙翻。经过两个多小时,我们才把整个组的村民全部转移到沟口安全地带。当时我们就想,一个都不能落下。

承德市围场县大石门村二组村民 李艳娟:

我家水有一米多深,我爸91岁了,把我爸从后山背到撤离点。有他们在,我们就放心了。

承德市围场县兰旗卡伦乡砖瓦窑村村民:

雨水里来回蹚,为了大伙儿的安全,说实在的真是很辛苦,我是非常感动。

承德市兴隆县上石洞乡上石洞村村民 王连生:

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得听村干部的话,因为他们心里系着老百姓,为了我们的安全。他们已经把这个安全的地方给我们选好了,有吃有住,我们心里才踏实。

承德市围场县兰旗卡伦乡人大主席 戴春雨:

最好的奖励就是他们见着我说,丫头你放心吧,我们哪儿都不去,听你话,谢谢你。

7月25号,易县塘湖镇西柳泉村,村民宋国平在手足无措的时候,听到了镇干部龙小海的敲门声。

保定市易县塘湖镇西柳泉村村民 宋国平:

我正在害怕着急的时候,干部领着他们救我们来了,都搀着我们,都把我们弄出去了。

保定市易县塘湖镇常务副镇长 龙小海:

(早晨)5点钟,我们接到群众电话说这里被围,我们立即到达地点,把这些群众转移到了安全地带进行安置。

这一次叫应,共有9户15人,受困群众已全部安全转移。

7月26日,在承德市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在南台子西沟村发生山体滑坡前,包村干部王振宇就按照防汛应急响应要求,"叫应"全村16名人员转移。但与外界通讯一直失联,感觉到村部也有安全隐患,王振宇一行五人,徒步经过8个小时突围,冲出"孤岛"赶到了乡里。

承德市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南台子西沟村包村干部 王振宇:

我既然包这个村儿我就应该为村民负责。我一定要把消息传到外界,哪怕村部不安全了,我也要想办法把他们转移到别的安全的地方。

"危急时刻,门多敲一次,百姓安全就多一分。"此轮强降雨中,有众多基层干部在洪峰来临前,冲锋在前,义无反顾。

7月25日至26日,张家口市康保县出现强降雨,县第三中学安置点启动运行。村民姚团莲就是其中之一 ,大雨来临前,村干部及时登门把她转移到了这里。

张家口市康保县忠义乡赵前营村村民 姚团莲:

到半夜了吆喝我不回话,人家用手机吆喝我,我跑出去,看见人家都往外走,我披上衣服往外跑,门都没锁。

7月28日凌晨四点,兴隆县六道沟村洪水来临,而在三点钟时,乡镇村干部就已经在"叫应"群众。吆喝,是他们在启动"叫应机制"时,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这是六道沟村党支部书记商桂福的双腿。这一道道伤口,记录着五天来他与洪水"赛跑"的每一刻。而早在第一天,他就喊哑了嗓子。

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沟村党支部书记 商桂福: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干这个的,又是一名支部书记,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得为我这的376个群众着想。

(听您这嗓子也是哑了。)

嗓子我得7月28日早上开始就哑了。

(为什么呢?)

我们这么大灾情,我们这转移群众一直在喊一直在(喊)。

这些天,在一个个安置点,热乎饭、新被褥,大家踏实下来的同时,对叫应机制启动时干部们当时的"不顾一切"仍记忆犹新。

承德市兴隆县上石洞乡上石洞村村民 唐德远:

回想起那个时候,村干部和包村干部,他们心情特别着急,户户都串,串完之后告诉我们赶紧转移。

(转移安置点咱们都有什么样的照顾?)

水,被褥还有吃的,还配备了医生。我们现在(心里)特别暖暖乎乎的。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更要"准备在前"。我省各地对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须臾不懈、狠抓落实。7月28日,受强降雨影响,滦河出现涨水过程,针对到来的洪峰,唐山市迁西县立即启动应对措施。

唐山市迁西县应急管理局政治处主任 田志星:

我们县制定了全县预警叫应机制,及时广泛发布预警和避险提示,将各类预警信息精准地发布到户、到人,每个村都进行了防汛避险人员转移的演练,使群众能够熟悉预警信号、转移路线和避险目的地。

同一天,滦河上游水库泄洪水流,通过秦皇岛市昌黎县茹荷镇等5个滦河沿线乡镇。昌黎县应急、水务等部门和各乡镇第一时间对滦河沿线进行安全大排查。

秦皇岛市昌黎县茹荷镇党委副书记 冯双勇:

对于坝两侧进行巡查,发现人员在坝里边的,然后全部有序地让他们去撤离,在坝上不间断地广播,把人员都撤离到位。

本台记者 崔凯杰:

现在是晚上的10:59,我来到了位于涿州三中的码头镇安置点,而这个安置点负责着周边10个村、2个小区、1112人的集中安置任务。

保定涿州市码头镇集中安置点工作人员 胡海龙:

现在正在进行清点工作,大概准备了1000套床垫枕头。给这些身体条件不太好的人准备了这种夏凉被,我们尽量做到事无巨细。

涿州市共设置了49个安置点,最多可满足8.2万余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需求。

保定涿州市码头镇集中安置点负责人 甄清:

即使风险不来,安置点不启动。在这个主汛期,我们也全力做好安置点的准备工作,我们所有工作人员,都有一个美好的小愿望,就是我们准备的这些被褥、矿泉水、消毒液最后都没有用上,都拉回去。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扎实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工作,河北广大党员干部勇毅前行,只要千千万万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就能在防汛救灾一线筑起一道道牢不可摧的堤坝。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