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 “党和政府亏待不了咱老百姓!” 安置点里人心安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薛晓岩

时间:2025-08-06 19:01

冀时客户端报道 近期,我省部分地区持续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我省各地及时转移、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以充足物资、贴心服务让安置点群众安心、暖心。

本台记者 苏杭:

现在是8月1号晚上的19:48,在我身后从六道河镇正南沟村转移出来的20多名受灾群众刚刚抵达兴隆县兴隆二中安置点。

这是8月1日本台记者拍摄到的一段画面。从登记、领取物资,到入住、休息,不到十分钟,受灾群众就已安置妥当。刚刚还在洪灾中经历惊魂一刻的人们,很快放下心来。

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河镇正南沟村村民 贺飞超:

至少是放心了,发水也不怕了对吧。

放心,来自科学严密的管理。我省未雨绸缪,建立集中安置点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安置点具体负责人,应急、卫生、水务、商务等部门细化任务,落实管理责任。

廊坊三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杨树勋:

集中安置的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的安全住所,有及时的医疗保障,有网络,通信畅通,让集中安置群众安心、顺心。

放心,来自安置点里的充足物资准备。兴隆二中安置点一共有6层,每层23个房间,2-3人一个房间,被褥崭新,饭菜可口。

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河镇杨家台村村民 李秀清:

担心就是说到这儿打地铺,来了以后就是床跟被褥啥的都是新的。

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河镇杨家台村村民 毛书芳:

今儿中午是宫保鸡丁,那个是炒的啥呀,西葫芦木耳,昨天那个是红烧肉,还有茄子,每次都是两样菜。

同样是8月1日,接到强降雨预警,430公里外的张家口市康保县,280处安置点迅速启用,共安置群众1959人。暴雨来临,行色匆忙,来不及收拾行李是常态,村民姚大妈在路上还一直担心缺衣少食。结果到安置点一看,姚大妈松了一口气。

张家口市康保县忠义乡赵前营村村民 姚团莲:

都照顾得可好了,我打不了饭就去给我打饭。(党和政府)可亏待不了咱们老百姓。

放心,还来自细致入微的关心。考虑到入住群众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不同,承德市兴隆县各个安置点,按照楼层,划分成不同住宿区。 

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河镇中学安置点负责人 王新宇:

一层留给有需要的老弱病残或者身体不舒服的,对于有需要单独照顾的,我们会单独安排房间。

来自湖南怀化的陈金竹,来到张家口康保一个安置点后,吃不惯北方面食。工作人员了解到情况后,很快,热腾腾的米饭来了。

张家口市康保县佳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人 陈金竹:

共产党好,到哪里都有饭吃,我们大家都是这样说的。

入住群众多,有人生病怎么办?别急,我省在各个安置点都安排了疾控人员,配备了急救药品和常用药。

保定市阜平县大台乡卫生院院长 王智敏:

这次安置过来的大部分都是一些老年人,大部分都有基础疾病,过来以后,就马上安排医护人员,每天都要给他们量血压、测测体温,做一些基础性的检查。

承德市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石门村村民:

上岁数的人,有头疼感冒的赶紧给人家弄药,还有救护车,都挺好的。

承德市兴隆二中安置点负责人 李洋毅:

还有一些心理方面需求的,我们给他配备了心理医生。

放心,更来自党员先锋队带来的底气。安置点里的每一份妥善安置背后,都有党员干部的日夜坚守。7月28日,廊坊三河市域内河流出现明显涨水,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应急响应。5200多名党员干部,经过一天一夜20多个小时的奋战,转移安置了泃河畔五万多名群众。

廊坊三河市党员志愿者 厉艳萍:

我们是一点半到这儿的,引导他们先登记,然后分宿舍,男老师给他们搬行李,铺这些床褥,不累,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必须得发挥,关键时刻就得往上上,这都不用说的。

廊坊三河市城建新村居民 任淑玲:

确实是他们这些党员干部起到带头作用,昨天晚上一直到三点多钟,半夜,太辛苦了。

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承德市兴隆县溶洞酒店,安置着来自上石洞乡米铺村的33户共62口村民。在这次洪水中,米铺村的党员们站了出来。

承德市兴隆县上石洞乡米铺村党支部委员 王井立:

我们党员以身作则,安置完(群众)都挺踏心,不必要担心,还有党还有组织,你就是在这安心地吃,安心地住。

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河镇周家庄村村民 马军霞:

挪到这里来我们心情也好了,孩子也吃饭,食欲上都挺好。如果国家不这样帮扶,我们真是这难关挺难过的,特别给力,给个赞。

一床被、一顿饭、一声问候、一份陪伴,在承德、在张家口、在保定、在廊坊……在一个个安置点里,被雨水打湿又暖干的党徽,和夜晚温暖的灯火一起,让希望生长,更让重建家园的力量凝聚!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