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展览参观人数突破60万人次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崔晓锋

时间:2025-09-01 19:06

冀时客户端报道 日前,《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一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出,开展50多天来,参观人次已突破60万。这次展览有哪些特别之处?历史回声如何激荡起前行力量?让我们跟随记者,一同走进展馆,寻找答案。

首都北京,卢沟桥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巍然矗立。自7月8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展出以来,这里每天都挤满了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参观者,纪念馆每隔40分钟就会安排专场讲解。

参展观众:

(您从哪里过来?)从河南洛阳

参展观众:

我是江苏人,这次来我正好趁这个机会看看这个80周年的展览。

参展观众:

马上九三大阅兵,然后想让孩子就是知道为什么要有阅兵,然后知道这段历史。

郭秀芝老人,今年76岁,是纪念馆里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她的讲解,吸引了很多人静静聆听。而走近她时,我们注意到,老人的耳朵上戴着一副助听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义务讲解志愿者 郭秀芝:

我是双耳失聪,我要不戴助听器什么都听不见,我就要用我的声音传递正能量,要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得不容易,更要知道咱们的伟大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参展观众:

真的被深深地感染了,她对祖国的热爱,对这种英雄气概的描述,让我们就回到了那个时代,我觉得我们也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把我们的祖国继续地建设好。

展览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其中近三分之一的展品是首次展出。展厅内,赵一曼烈士从被捕到英勇就义的详细档案,左权将军牺牲前写给妻子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观众们深刻感受到了"家就是国、国就是家"。

本台记者 谷琳:

在纪念馆里,我身旁的这面旗子非常的醒目,它是战士王建堂在离开家乡参加抗战之前,父亲赠给他的,这面旗子的两侧还写着“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让人直面地感受到了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情怀。

参展观众:

我们现在的孩子就是13岁,都是过得很好的生活,他们那些13岁就已经牺牲了。

参展观众:

东北的抗日联军杨靖宇的事迹,最终他牺牲,然后日本人就是剖开他的胃,里边全是草根,孩子都特别的感动。

河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主战场之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英雄的热血。有33天拉出一支铁军、被誉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平山团;有在一线运送物资、救护伤员、甘愿奉献一切"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还有浴血奋战、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展览中,燕赵儿女深植骨髓的爱国情怀,感染着无数观众。

参展观众:

面临绝境,但是丝毫不畏惧,毅然决然的慷慨就义,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这个任务的这个精神,是非常的值得我们去学习,为之动容的。

参展观众:

真的,只有他们才有我们今天。

本台记者 谷琳:

在纪念馆的地下一层,我身后的这个照片矩阵全部都是抗战时期留下的宝贵影像,整面展墙一共有5098张的抗战老照片组成,它也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从1931年的9月18日到1945年9月2日共计5098天,14年浴血抗战的历程。照片会褪色,但照片里的14年,永远鲜活。

参展观众:

我想谢谢这些革命先辈们为我们铸下新中国。我想跟先辈说,我们这一代会更加努力让她繁荣下去。

参展观众:

不忘历史,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是咱们最重要的。缅怀先烈,咱团结中华,中国人民再也不能受他们侵略者的欺负。

参展观众:

我们党的坚强领导,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我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有我们中华民族的爱国的、反对侵略的光荣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所以我们国家应该说,我们的前景应该是一片光明,我这里深信不疑。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