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韩增发
时间:2025-09-02 19:08
冀时客户端报道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持续引发观展热潮。一件件史料、一张张照片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展览融合数字技术,在互动体验中,让观众感悟伟大抗战精神,汲取砥砺奋进力量。
本台记者 李子涵:
我现在就是纪念馆里的地道战展区,它是还原了河北保定地区地道战的场景,在这里,两侧斑驳的土墙摸起来触感也比较粗糙,脚下的木板踩上去也是"吱呀"作响,头顶上还能看见模拟的水井通道,这狭窄的空间里藏着冀中军民的抗战智慧。
参展观众:
把咱们的弱势变成一个优势,我觉得地道战就是咱们燕赵,河北儿女抗日战争中一个伟大发明。
地道外的3D互动屏上,点击"进入演绎",屏幕上的动画便生动演示着拉闸放水、警惕放哨的场景,让人瞬间明白了地道战的巧妙之处。
参展观众:
我觉得这个展示的形式非常生动,让孩子非常直观地去了解地道战具体是什么样子的。
参展观众:
我特别喜欢,就是这个场景,就是感觉当时的人们都很聪明,制造这个也很辛苦。
除了用科技手段还原当年战斗场景,展览还通过耳熟能详的旋律唤醒观众们的记忆。
在一层展厅内,一个巨大的唱片造型装置格外醒目。观众点选《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等红色经典曲目,音箱播放乐曲的同时,大屏还会播出相关影像。
参展观众:
今天正好在一个沉浸式的氛围里边,有这样的一个设施,就一首一首给他们点开去听一下,旋律一来大家都跟着就哼起来了。也让他们新一代能够记住我们以前的这个苦难的历史,能够好好学习。
翻开尘封的家书、打开珍贵的史料、为先烈献上庄重肃穆的菊花,主题展览里,这些数字互动装置成为能触摸、能探究、能共鸣的"活教材",将历史深深地刻在每一位参观者心中。
本台记者 李子涵:
在这个区域,馆方用AI技术修复了烈士们的肖像,让原本模糊的黑白照片,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变得清晰明亮,在照片缓缓放大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每位烈士的嘴角微微上扬,他们的笑容温暖明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讲解员 刘璇:
我们展示了2014年以来国家公布的1085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在中间的屏幕当中还通过AI复原的技术,修复了部分抗日英烈的肖像,让各位参观群众可以更近距离地走进抗日英烈。
参展观众:
上面有很多那些我们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的烈士的名字,当时那些战士们,不怕牺牲的精神打动了我。
在展馆内,各个板块忙着引导观众和讲解的志愿者也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记者了解到,有的志愿者家在外地,在收到志愿服务的通知后10个小时内就赶来北京,义务承担观众引导工作;有的志愿者在展品前认真地背诵熟悉讲解词,只为能带给观众更好的观展体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志愿者:
我把后面事情都推掉了,当天晚上10点坐的车,然后倒车来了。虽然说过程比较辛苦,但是来到这边之后做这些志愿活动,然后能够了解到这些抗战历史,还是激动的心情。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志愿者:
我希望用我自己的这种激昂的情绪,(让)大家能够更加了解抗战史,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历史从未远去,精神薪火相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团结……这些熔铸于民族基因的精神密码,正转化为新时代青年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参展观众:
我想对先烈说,谢谢你们,用你们的生命换来我们现在和平美好的生活,以后要好好学习,也要为祖国出一份力量。
参展观众:
我们作为当代青年,首先要铭记历史,铭记这一段曾经血泪史。我也希望把这一份精神带到我未来的工作之中,不断地为国家、为社会奉献出我自己的一份青年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