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苏红岩
时间:2025-09-16 19:09
冀时客户端报道 巍巍太行,红色是最鲜亮的底色。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聚焦太行山文化旅游带建设,联动五市共同打造"壮美太行"八大场景,经典红色旅游场景就是其中之一。相约旅发大会,今天(9月16日),首先走进位于邢台前南峪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触摸烽火岁月的红色印记,聆听激情与信仰的交响。
巍巍太行,绵延千里;绿水青山间,抗大陈列馆傲然矗立。沿108级台阶拾级而上,飘入耳畔的,是抗大的铿锵校歌和抗大师生浴火办学的峥嵘往事。
8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曾创造过一个人才培养的奇迹,这就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1940年,抗大总校进驻邢台浆水镇,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抗大总校及分校培养出20多万名军政干部。80多年后,游客们循着红色足迹来到这里,近距离感受抗大精神。
游客:
特别震撼,也特别受教育。 革命先辈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教育、坚持斗争,觉得特别不容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游客:
先辈们他们都是在山林里面上课,而且就把膝盖当作是课桌,而且在这种情况之下,还培养了20多万名军政干部,我觉得非常的震撼和骄傲。
展厅内,破旧的煤油灯、绑着布条的草鞋、写着密密麻麻文字的笔记本……百余件抗大学员使用过的物品依次摆放,每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那段难忘的烽火岁月。
本台记者 张慧:
在抗大陈列馆的展柜内,我们看到了一个泛黄的小木箱,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正是抗大学员董杰天的医药箱。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的是生锈的铁钉、磨得发亮的木板,但我们看不到的却是这个小木箱背后那段军民鱼水情的感人故事。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讲解员 贾丰瑞:
抗大在浆水办学时期,董杰天同志是作为抗大的医助(医生助理)。当时她经常背着一个破破烂烂的斜挎包,走街串巷地给老百姓治病,老百姓便用白杨木做了这个小木箱。30余载的春秋,小木箱陪伴着董老一直转战南北。2017年的冬天,董老便把这个小木箱捐赠给了我们。她说,这个小木箱虽然和我一样"退休"了,但它也代表着抗大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希望我们能够把这种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作为本届省旅发大会壮美太行红色旅游场景的打卡点之一,抗大陈列馆通过组织义务讲解、增设VR互动展厅等方式,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追寻红色记忆,日均游客量近3000人。
游客:
到这个抗大陈列馆还是第一次,尤其刚才看了看这个基本陈列,更是感觉到我们中国共产党,不愧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讲解员 刘小燕:
我作为一名抗大陈列馆的讲解员,作为一名前南峪村的村民,我时刻感受到这个村庄的变化,我们要用红色文化去带动老区的经济发展,用红色文化去反哺革命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