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苏红岩
时间:2025-09-18 19:04
当前,我国北斗产业规模应用已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阶段,抢抓难得的发展机遇,今年以来,我省积极推进空天信息产业和卫星互联网发展,围绕北斗+交通运输、智慧城市、大众消费等20个细分领域,全面推进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建设。
今天(9月18日)起,我台推出全媒体系列报道《参北斗 向未来》,多路记者深入多领域应用场景,带您看千行百业如何"参北斗",加快塑造新动能。首篇一起代入"北斗+交通""新公式",为我省智行畅流"解方程"。
本台记者 任重远:
这里是黄骅港矿石码头,在我的脚下就是一台重量超过800吨的取料机,而控制它的司机并没有在离地面超过20米的驾驶室里,他现在正在距离此地几百米的中控室,用北斗这双"天眼"操控着这台"钢铁巨兽"的一举一动。
沧州黄骅港矿石港务有限公司取装队副队长 庞晓宁:
以前司机需要上机进行操作,他完全凭个人的经验和手感,所以存在一定的误差。一坐坐很长时间,他可能连续需要干12个小时。
沧州黄骅港矿石港务有限公司取装队取料机司机 刘文鹏:
在机上,大机一直晃动着操作,你注意力不集中的话,到时候有可能出现事故。
而自从安装上了北斗"天眼",码头上的这些"庞然大物"就可以依靠卫星提供的厘米级实时位置自行移动。到达工作点位后,机身上的北斗终端还能精确地帮助机械臂进行俯仰、回转等动作,故障与误操作率大大降低。
沧州黄骅港矿石港务有限公司取装队副队长 庞晓宁:
以前需要两个人盯一台机,即使如此,人员还是比较疲惫,堆取料自动化投用以后,一个人能同时盯两台机。
沧州黄骅港矿石港务有限公司取装队取料机司机 宋萌萌:
现在是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上厕所也方便,喝水的话随时过去接,都很好。
搭载北斗终端的堆取料机自动化系统投用后,仅人力成本一项,黄骅港矿石港务有限公司每年就可以节省约500万元。截至目前,堆场的10台堆取料机均已接入北斗系统,海边装卸船机的自动化系统也进入了开发和调试阶段。
沧州黄骅港矿石港务有限公司技术设备部部长 周德维:
北斗是我国自主可控的系统,对于大型港口这种关键基础设施可靠运转、数据安全至关重要。充分利用北斗系统精准定位的功能,拓展北斗应用场景,让港内的人、车、机等各要素与北斗链接,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和生产安全性。
北斗让物畅其流的同时,也让人畅其行。眼前这个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就是这个月刚刚投入使用的AI智能巡检养护系统。它依托车载巡检终端,结合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可以自动识别裂缝、坑槽、护栏破损等40余种常见病害,识别准确率不低于95%,实现了道路病害的"随拍随判、随传随治"。
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河北分中心服务器运维专员 王桂彬:
这就是我们的巡检终端,底部是强力磁铁,能直接吸在车顶上。
(记者:也就是说不管什么车只要贴上它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巡检车辆是吗?)
对,是这样的。
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河北分中心服务器运维专员 王桂彬:
传统的方式就是通过人工去巡检,需要一名司机带着一名专业的养护人员,如果发现疑似的这种病害的话,需要靠边停车,拍照去核查,巡查效率方面会比较低。
(记者:如果用了这个系统的话,我们这个流程会有什么样的一个改善?)
运用到我们系统之后的话,只需要一名普通的司机,设备会自动地去AI识别这些道路的路况信息。巡检效率比传统的人工巡检提升了3倍,巡检养护成本降低了约30%。
津汕高速道路养护中心日常组组长 叶松琛:
省劲,很省劲,就是很轻松地能分辨这个病害,然后它会及时地标注出地点、位置。
包括AI智能巡检养护系统在内,船舶精准监测、红绿灯时长智能调节、无人机管控……北斗的应用场景已经触及海陆空各领域。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河北分中心正以这些平台为抓手,全力推动河北省北斗产业规模化发展。揭牌成立一年以来,北斗河北分中心与行业智库、高校和企业等多方共同打造"联名款"产品,已新增知识产权8项,主导或参与制定团体标准2项,技术成果在交通、城市管理、农业、海洋、水利、应急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河北分中心董事长 林琳:
我们打造了"北斗+危化品车辆管理""北斗+道路智能AI巡检""北斗+大运河步道智慧化提升"等与交通相关的应用场景。下一步,我们将与区域特色、产业基础相融合,持续开展北斗创新应用,推动更多北斗规模应用项目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