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苏红岩
时间:2025-10-14 19:06
冀时客户端报道 变农林废料为土地肥料,今天的《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为您讲述"大国农匠"巩雪桦专注土壤改良、"智造"新良田的故事。
出生在唐山乐亭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巩雪桦,打小就看着父辈在盐碱地里辛苦耕耘。汗水砸进地里,收成却寥寥无几。为了让盐碱荒地里长出丰硕的果实,大学毕业后,巩雪桦远赴海外攻读农业经济与管理专业,一回国就扎进土壤改良领域,组建团队日夜攻关,研发出第六代农林废弃物肥料化和能源化综合利用装备,将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变为生物质炭,用于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品质。
河北省炭基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巩雪桦:
我们把研究的改性土壤修复材料,用于沧州盐碱地的修复,采取"炭基修复、多措并举、精准控盐、生态环保、重塑良田"的理念和技术,使沧州盐碱地修复提升了产能的10%到25%以上。
靠着多年攒下的技术"家底",巩雪桦团队在新疆、河南等地建成5个炭基土壤修复材料供应基地。他们的技术成果还多次走出国门,将炭基生产设备和技术推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今年,团队还成立中外跨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对接中心,引入国外农业科技、智能制造等成果,助推地方产业升级。
河北省炭基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巩雪桦:
利用农业废弃物制备土壤修复材料的成套装备、技术成果走出去,包括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其他国家,取得良好收益,也代表我们唐山市先进科技生产力走向世界。
凭借在土壤里深耕出来的成绩,巩雪桦在2022年获评全国农业农村部"大国农匠",2023年带领研发中心团队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