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原创力丨⑤ 逐梦“空天” “数”联万物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陈可

时间:2025-11-18 19:09

系列报道《科技原创力》,今天聚焦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产业以及数字产业。我省多措并举,吸纳集聚创新资源和优质要素,逐梦"空天"、"数"联万物。

本台记者 任重远:一颗完整的卫星从组装到走下生产线需要多少时间?蓝箭鸿擎给出的答案是30个小时。就在上个月,首颗"雄安造"卫星"雄安一号"就是在雄安科创中心中试基地下线。这标志着雄安新区空天信息产业智能制造能力实现了"从0到1"的重大跨越。

北京蓝箭鸿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李庆:我们这条产线是公司自主研发打造的全国首条流水式的卫星自动化产线,这条产线虽然占地只有500平米,但是可以实现年产100颗平板式构型的卫星的交付能力。整个流程大概是30个小时,相比传统的做一颗卫星7天,效率能够提升80%以上。

今年年初才落户雄安的蓝箭鸿擎,不仅实现了"当年注册、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下线",在组件领域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搭载的星载计算机破解算力瓶颈,柔性太阳翼解决能源约束,霍尔电推进系统提升动力效率,为高通量、长寿命卫星研发奠定基础。

蓝箭鸿擎(雄安)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执行组负责人 孙德智:来河北之后能够明显地感受到,政府对于空天信息产业创新这一块投入了重点的资源。我们的霍尔电推进产品,入选了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空天信息专项项目,获得了河北省相关科技部门超百万元的专项资金的支持,便于我们公司快速地进行科技成果的创新与转化。

作为新区三大主导未来产业之一,雄安空天信息产业以中国星网为龙头,成立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聚合"的闭环生态正在这里加速形成。今年以来,在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领域,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累计立项69项,投入经费6500万元,撬动社会投资1.41亿元。

本台记者 任重远:卫星在太空织就了一张通信"天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助力安平生产丝网。当AI遇到传统制造业,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呢?在安平县,国内第一个丝网产业垂直大模型正在赋能这个全球最大的丝网生产基地。 

河北大拜科技有限公司市场经理 孙佩柔:它在这个界面上面是可以做到像丝网计算器、图纸上传、图纸解读生成等等的一系列的功能,除此之外,我们现在还更新了对国外的一些关键词的搜索和检索,能够更精准地匹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 

创新始于迫切的市场需求。有"中国丝网之都"之称的安平县,拥有1.6万多家丝网工贸企业,其编织类丝网产销量、出口量均占全国80%以上,但仅不足10%的企业有实力独立开拓国际市场,语言、信息、渠道等难题,困住了多数中小微企业的出海路。如今通过丝网智能体,海外采购商可以精准找到符合条件的生产厂家,同时20多种语言实时互译的功能,也有效打破了跨境贸易沟通壁垒。

河北金标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经理 王崇:今年我们在丝网智能体海外版的帮助下,成功打通了东南亚市场。今年仅仅在东南亚市场这个方向,我们就完成了900多万(人民币)的销售额。

150多万条丝网行业数据经AI标注、滤除无用重复信息,形成了这个含100万条精准数据的高质量数据集。经过从业人员的专业"喂养",这个"丝网百科全书"可以让报表不再繁琐、图纸不再难画、生意不再难谈……不同岗位的从业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效率"加速器",从而助力整个产业转型升级。

河北大拜科技有限公司市场经理 孙佩柔:到现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边,帮助我们安平的一些企业做的外贸成绩还是非常好的。那目前我们也是可以做到了像3500万(营业额)这样的成绩。我们最终的目的,也是能够实现我们丝网数据的资产化,以及咱们丝网行业内外贸贸易实现质的提升。 

围绕"数据-算力-算法-应用"产业链条,目前全省已在26个领域开发292个垂直大模型,布局29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今年以来,数字产业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累计立项210项,投入经费1.65亿元,撬动社会投资3.96亿元,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河北正以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产业、数字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0个百分点。一个活力迸发、动力强劲的创新型河北正阔步走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