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聚力 集群焕新】① 汇聚创新之力:把资源聚起来 堵点疏通开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兴

时间:2025-11-22 19:09

以"共享智造"开路破题,我省在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三个阶段,形成了原料集采、研发创新、中试验证、工业设计等10个共享场景。

今天起,本台推出系列报道《共享聚力 集群焕新》,展现我省各地以共享智造之"势"、带动特色产业集群之"进"、促进县域经济之"兴"的创新实践。首篇聚焦以创新之力聚资源、疏堵点。

走进河北宏达隆业轴承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加紧赶制一批海外订单。好轴承离不开好钢材,而过去,原材料采购成本高,一直是企业头疼的问题。

河北宏达隆业轴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崔延鑫:单个企业去购买原材料钢材,就像散户去买批发市场的货一样,根本就没有议价的能力。

分散采购导致企业在议价过程中处于弱势,采购成本一直偏高,这样的问题也同样出现在临西3000多家轴承小企业中。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破局,就从一场跨界联手开始。临西国有企业临发集团与省内钢铁企业共同出资,成立起临西县铁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出一个专属于轴承产业的钢铁集采平台。集采平台通过整合企业零散钢材的需求,让企业以团购的形式下单。

河北鑫泰轴承锻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柏松:通过规模化集采,我们的原材料成本可以降低5%左右。这样一来,我们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可以用到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提升上。

据统计,今年1-9月,通过集采共享模式,临西轴承集群规上工业企业百元营收成本比去年同期下降2元,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同比分别增长16.2%和21.8%。

破解了成本难题,创新瓶颈又该如何突破?在河北安平,一片看似普通的金属丝网,背后却承载着不普通的技术突破。光伏产业降本增效,它是关键支撑;长征火箭直刺苍穹,它是护身铠甲。

河北丝筘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彦辉:高精度的印刷丝网市场一直被国外的厂商垄断,他们的价格很高。我们小企业想要自己搞研发,一是不敢投入大量资金试错,再一个就是技术人才匮乏,研发路径不明确,怕走了弯路。

为打破国外垄断,当地积极探索,将"共享"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他们由国企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与骨干企业开展"众筹科研",集中力量协同攻关,最终成功研制出了0.009毫米线径的高端丝网,一举打破国外长期垄断。

省科技特派团团长 "众筹科研"项目总负责人 王军:将各方力量汇聚到同一个目标上,大家共同投入、共同研发、共担风险、共享成果,成功破解了单一企业研发实力不足、技术与市场脱节的难题。

共享与研发的碰撞,催生出了一大批创新成果,如何让这些成果实现落地转化?中试环节必不可少,但投入高、风险大、周期长,让很多初创团队望而却步。而在唐山,一家仅有5名员工的机器人研发企业,却在一年多时间里,将助浴机器人迭代了4代,并顺利进入到小规模量产阶段。

佳定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郭浩田:因为我们的产品从这个图纸到实物,可能在加工的过程中要去做一些测试,来验证这个设计是否是可以落地的,百川的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为我们提供帮助,极大加快我们研发落地进程。

2024年以来,百川共享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汇聚京津冀创新资源,为各创新团队的"概念图纸"提供"二次研发"和"定制生产"服务,共促成36家企业落户,推动60余项创新产品由概念验证到中试,实现科技成果"从10到100"的产业化转化。

成果落地只是起点,要让产品真正走向市场、卖出价值,还需要在工业设计上下功夫。近年来,我省组建了1个省级、10个市级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汇集了省内外800余家设计机构资源,为特色产业集群提供设计共享服务。

河北未来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主任 封昌红:我们中心集聚了72名优秀设计师,今年以来,深入平乡自行车、定州体育用品、白沟箱包等28个集群开展了设计赋能服务,帮助集群产品改进外观、提升性能、实现增值。

从临西轴承集群的集采降本,到安平丝网集群的协同创新,再到白沟箱包集群的设计赋能,"共享智造"的创新实践正在河北各地深入推进,为特色产业集群注入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