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苏红岩
时间:2025-11-25 19:06:00
11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我省区域公共卫生保障网更紧密,卫生健康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百姓。

本台记者 傅敏:"十四五"正在发布。健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五年来,我省人民的健康状况有哪些改善?卫生健康服务保障水平又有怎样的提升?我们从发布会上寻找答案。
"十四五"时期,我省纵深推进区域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努力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持续改善群众健康福祉。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 主任 姜建明:截至2024年底,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3岁,较2020年提高了1.28岁。
"十四五"期间,我省锚定"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工作目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均衡布局。
推动京津资源落户河北,建成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累计引进新技术和新项目919项,填补省内空白130项。分三批建设115个京津冀医联体,覆盖所有设区市,省内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京津"大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
推动省域资源下沉基层,81家三级医院"组团式"帮扶204家县级医院,全省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93个,截至目前,县域内就诊率达到67.54%。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 主任 姜建明:搭建覆盖所有县市区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常态化开展远程会诊、远程教学、远程影像诊断等。建成91家互联网医院,累计提供线上复诊、电子处方等服务150万余人次。
本台记者 傅敏:咱们河北有着超过7000万的人口,防范化解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那么我省是如何织紧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的呢?
"十四五"期间,我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实现上线试运行,智能监测前置软件覆盖全省699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将全省1082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纳入新发突发传染病监测网络。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 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 孙国安: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年均发病率分别下降28.64%和27.66%,麻疹、流脑等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连续34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十四五"期间,我省建立健全慢性病监测管理体系,系统收集慢性病防控基础数据,推动慢性病防控从"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 副主任 高丽君:面向重点人群定期开展慢性病早期筛查,以"四大"慢病为主的早诊早治累计筛查达815万余人次,城乡妇女"两癌"筛查覆盖所有县区市。全省30到70岁人群四大慢病过早死亡率降至12.64%,提前达到国家2030年目标。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 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张凯:连续三年实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防控民生工程,累计筛查3600多万人次,针对性开展中西医结合干预矫正治疗,脊柱侧弯发病率由4.4%下降到了2.3%。
本台记者 傅敏: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请介绍一下"十四五"时期我省在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方面,出台了哪些举措?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 主任 姜建明:从2022年开始,省委、省政府连续4年将孕产妇产前基因免费筛查列入民生工程全力推进,累计筛查458万人次。全面推行新生儿"出生即参保",2024年以来我省新生儿参保率达到96%。优化生育休假制度,将三孩产假延长到188天,幼儿3岁前夫妻每年还可各享10天的育儿假。
"生娃"更安心的同时,我省也着力解决"带娃""养娃"难题:连续三年将托育工作纳入全省民生工程,省财政投入4000万元专项支持,还推出了临时托、延时托等"弹性托育"服务;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逐步推行学前教育免费政策;落实住房保障支持政策,实施"N-1"信贷支持政策,有效缓解多子女家庭的住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