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薛晓岩
时间:2025-09-17 06:23
农村物流是连接城乡的“毛细血管”,关乎民生福祉与乡村振兴大局。在广袤的燕赵大地上,一场以“客货邮融合”为名的乡村物流变革正悄然兴起。河北通过整合客运、货运与邮政资源,提升农村物流网络运行效率,实现农村物流降本增效,释放农村地区发展潜力,为加快建设交通强省、打造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邯郸大名县快递物流配送中心
机制融合:破除壁垒,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河北的客货邮融合发展,首先“融”的是资源与机制,打破了以往“单打独斗”的困局。省级层面,10部门联合出台实施意见,将客货邮融合纳入民生工程,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推进机制;地方实践中,邢台威县成立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工作专班,打破部门分割,实现从“各自为战”到“系统集成”的转变;石家庄推行“一县一策”,晋州布设公交候车点、高邑搭建智能调度系统,精准破解不同区域物流痛点。目前,全省开通客货邮业务的县(市、区)达到 134个,基本实现有需求的县全覆盖,发展框架全面拉开。这种“省级统筹+地方创新”的机制设计,为客货邮融合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在承德平泉市工作人员正在把快递装上公交车
路径创新: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发展新模式。河北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在偏远山区,重点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在旅游乡村,发展特产寄递和行李托运服务;在电商强镇,则推动业态深度融合。例如保定唐县依托“邮快合作”托底偏远乡镇快件投递;石家庄行唐县利用公交车闲置空间改装货舱,开通6条融合线路;承德平泉市则构建起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实现“村村有站点、户户通快递”。这种拒绝“一刀切”、尊重地域特色的做法,使得客货邮融合真正符合各地实际需求,可持续性强。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客货邮融合线路达653条、站点6340个,同比分别增长90.4%和60.5%,印证了客货邮融合发展模式的蓬勃生命力。
在邯郸曲周县西漳头村村民正在家门口的快递站取货
产业联动:双向流通,打造乡村经济新引擎。河北的客货邮融合不仅实现了“快递进村”,更推动了“农产品进城”,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动力。2024年,河北农村地区快递业务量20.3亿件,同比增长68.6%,农村快递业务量对全省快递业务量增长的贡献率提升至36%。数字背后,是“客货邮+电商”“客货邮+农业”“客货邮+旅游”等新模式对乡村产业的强劲拉动。物流畅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时效,让深藏山间的农特产得以走向全国,让农民从“消费者”变成“产销者”。
智慧赋能:科技助力,实现物流服务新跨越。智慧赋能成为河北客货邮融合的又一显著亮点。邢台威县搭建客货邮数据中心,实现“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动态调配-全程监控”;邯郸涉县开发物流信息智能平台,安装物流跟踪“小飞卡”;张家口尚义县使用自助分拣线和无人配货车……这些举措让农村物流实现了从“人拉肩扛”向“智能调度”的跨越,不仅提升了效率,更让农村群众享受到与城市无差别的寄递服务。
河北的实践表明,客货邮融合不仅是交通问题、物流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发展问题。它让农村群众从“翻山越岭取包裹”变为“足不出村收快递”,让公交车从单一载客变为连接城乡的“共富车”,让村级小店从单一经营变为多功能服务枢纽。这种“小切口”背后的“大变革”,正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写照。
未来,河北还需在标准化运营、可持续发展、深度产业联动等方面继续探索。但毋庸置疑的是,这场以融合为名的乡村物流革命,正让城乡循环更加畅通,让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