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苏红岩
时间:2025-11-25 06:02
11月24日,“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卫健委专场晒出亮眼答卷。五年来,河北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系统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顽疾,积极探索“治未病”现代化路径,以实干绘就健康河北新图景。

来自北京的张秀婷(左)在保定涞水县天和宜居康复中心体验康复治疗器械。
资源下沉,破“看病难”之困。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是破解“看病远、看专家难”的关键。河北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推动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建设,三地1326家医疗机构实现104项检验结果互认,115个京津冀医联体覆盖所有设区市,今年以来6320余名京津专家来冀坐诊,让省内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顶尖医疗资源。省域层面,81家三级医院“组团式”帮扶204家县级医院,140个县(市、区)全部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县域内就诊率达67.54%,一张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医疗服务网越织越密,“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正成为现实。

医生在雄安宣武医院为患者诊疗。
负担做减,化“看病贵”之愁。让群众看得起病、就得起医,既要政府“真金白银”投入,更要政策精准发力。河北认真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近三年累计投入406亿元支持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实施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推动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住院费用个人负担比例分别下降4.45和7.21个百分点,2024年住院次均费用降幅达10.62%、平均住院日缩短1.2天,既减轻经济负担,又减少时间成本。生育支持与托育服务同步发力,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范围,2024年以来新生儿“出生即参保”率达96%,今年末全省每千人口托位数将超4.5个。从就医到养育的全链条减负,让群众就医更安心、生育更放心。
服务做强,疏“看病烦”之堵。流程优化一小步,民生改善一大步。河北以数字化、便捷化为抓手,让就医体验持续升级。全省统一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建设,电子病历、检查结果等实现互通共享,5G救护车实现“上车即入院”,91家互联网医院提供线上服务超150万人次。中医服务更接地气,2297个国医堂遍布乡镇社区,46个县建成智慧共享中药房免费送药上门。新生儿“一件事一次办”将9个事项整合为“一网通办”,最快2个工作日办结。“十四五”期间,全省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由86.14%、91.29%提升到92.14%、93.14%,老百姓就医获得感持续提升。

石家庄市桃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工作人员在中药房给患者抓药。
医防协同,应“治未病”之盼。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需要坚持预防为主、医防融合。河北推动健康防线持续前移,建成19个国家级、118个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慢性病早期筛查超815万人次,30至70岁人群四大慢病过早死亡率降至12.64%,提前达成国家2030年目标。疾控体系系统性重塑,省市县三级疾控局全部挂牌组建,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实现全覆盖,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8.6%。健康宣教深入人心,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充分发挥,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2.59%,中医药文化素养水平达26.47%,全民健康理念正转化为自觉行动。
数据显示,我省人均预期寿命从2020年的77.75岁提升至2024年底的79.03岁。这1.28岁的增长,正是健康河北建设的最生动注脚。相信随着河北持续织密健康保障网,让优质服务更可及、就医负担更轻盈、健康生活更普及,燕赵儿女的健康福祉必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