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冀时 > 资讯 > 头条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涞源县山民的县城新生活

2020-07-04 13:51:30

作者

耿杰飞

评论
0

航拍涞源县福泽园等易地搬迁社区

冀时客户端报道(河北台记者 王谦)特别策划《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今天我们走进保定涞源县,记者走访发现这里易地搬迁的特点之一是让百姓直接搬进县城,成为社区里的居民。从农民到市民,搬迁群众如何敲开生活和就业的幸福双重门呢?

点击播放机收听音频版

涞源县城西部的福泽园是一处易地搬迁小区,远处看一栋栋崭新的居民楼鳞次栉比,走进这个规模近万人的社区,一张张笑脸又映入眼帘。箭杆河村村主任段君章搬进新家后喜事连连,儿子婚后一年多,家里又添了新丁。

段君章家的客厅

记者:“你们家现在分了一个多大的房子?”

段君章:“100平米,老伴儿我和儿子闺女,现在生了一个小孙女,她没赶上。”

记者:“这也不错,挺好。原先家里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段君章:“那时候是破房,危房,不光漏雨,墙还开裂,那不行。”

记者随后走进了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见到了段大叔年过八旬的老母亲和不到一岁的小孙女。老人很知足,笑一笑皱纹堆成一朵花,小孙女胖乎乎,逗一逗粉嘟嘟的脸蛋就乐开花。记者注意到搬进新家,段君章两口子嘴边总挂着一句话:“现在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啦!”

记者:“阿姨好。”

段君章:“给他们倒点儿水喝。”

记者:“哎老母亲也在,大妈好。环境挺好,来到县城住了,你这个户型结构也不错,母亲在这儿住,然后这是?”

段君章:“这是储藏间,我和老伴儿在这个屋,这是儿子跟儿媳屋。”

段君章儿子的婚房

环顾四周,新家的婚房风格十分明显,四面壁纸,客厅有吊灯,大沙发、液晶电视、冰箱、空调等家电、家具一应俱全。引人注目的除了大红喜字,门牌挂着的“十星级文明户”匾额告诉你,在“移风易俗、敬老爱家、助人为乐、环境卫生”等十大方面,段家人走在了搬迁户的前列。段君章说,老家距离涞源县城60多公里,1989年由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希望工程”就跟老家的桃木疙瘩自然村,一个叫张胜利的失学少年有关。

段君章:“最远最贫苦的地方了,县委县政府管理上也不好管理,到这儿后也吃上了新鲜蔬菜,现吃现买,到那地方赶个集得一天,放上几天又坏了。人得了病也没法就医。”

记者:“吃菜难,就医难,交通难……”

段君章:“上学还难!”

记者:“是啊,要不怎么会有张胜利呢。”

在段大叔看来,住在福泽园,幸福在身边。曾经吃水需要挑上山,全家洗脸就靠一盆水。如今拧开水龙头就有水,家家户户都有太阳能热水器,洗澡都不是问题。买东西去超市,有个病卫生服务站就能看,上学的话附近就有幼儿园、小学。

李喜元家客厅照片墙上有一张他站在老房前的纪念照

县城平台是多方面的,相比段君章满意的生活配套和教育资源,东沟村村支书李喜元更看重县城广阔的就业平台。原来东沟是个地处山坡的小村,62户人一度穷得叮当响。

李喜元:“坡大,种地的话山地都是石头也不长粮食,搬下来,县城的活儿有的是,连务工带就业,都有活儿干,还有公益岗位在社区打扫卫生,做物业服务。”

走进李书记家,记者看到阳台上、客厅里,摆放着10多盆绿植,整个房间充满了生机……原来他的老伴喜欢花草,搬之前最怕冬天,冬天满院子的花都凋谢了,现在一年四季花开不断,以前忙着放牛、放羊,现在只要做好一日三餐,陪着儿孙安度晚年就行。

李喜元的老伴喜欢花草

记者:“阿姨好,这是75平米的房子,厨房、客厅、餐厅,这还有一个小小的储藏间,阳台种着花开得挺好。这属于两室一厅。”

李喜元老伴:“对,外孙在这儿念书。”

记者:“上几年级?”

外孙:“初一。”

涞源县福泽园新社区集中了8个乡镇,15个搬迁村,搬来之后李喜元发现许多村的老光棍都娶上了新媳妇,而且新媳妇还不愁工作岗位。福泽园南边隔条马路,不远处就是盛英智谷扶贫产业园。记者走进产业园一家名叫沛福箱包加工厂,负责人田沛春说他家也是易地搬迁户,从留家庄乡四角台村来到县城后,依靠县里的入园扶持政策,投资80多万,购置了150台缝纫机等设备,做起了箱包、书包加工,带动了200来人就业,并且优先照顾建档立卡贫苦户和残疾人。

箱包加工厂

田沛春:“咱们去年是66个建档立卡贫苦户。他们要是干好了,五十岁左右的每天有个六七十的收入。

记者:“他们负责哪一道工序?”

田沛春:“就是翻包,打包,打包装,你看那个残疾人就一条腿,我每天叫他来,他也是搬迁户,媳妇有病,下大雨刮大风,去年我就拉上料往他家送,他住四楼,我背上去挺重的。”

涞源县易地搬迁办公室副主任邓海英透露,涞源县主要有两个大的安置片区,除了县城西部的福泽园,还有白石山附近的恩泽园,并按照“两区同建”的要求,一建工业园区,多让劳动密集型企业比如箱包、服装加工等吸纳就业;二建农业园区,比如蔬菜大棚、食用菌木耳基地,对劳动者素质要求也不高,都是短期培训就可以上岗实现就业的。

涞源县四角台村村民张珊珊(右)告诉记者王谦她在沛福箱包加工厂算是老员工了。

记者:“咱们县总共安置了多少人?”

邓海英:“19460人,一半多在福泽园,还有一个恩泽园,那里安置了4574人,两个园加起来有1万5,剩下的都在小片区。两个大的片区都同步建设产业园区,入驻相关产业,他们来打工。也能照顾家也能照顾孩子,关键是还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生活生产两不误,就业创业稳增收,打工不用往外走,挣钱就在家门口”这是涞源县安置片区内的标语,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不过,让农民习惯城市生活,除了在县城有工作,有稳定收入,还要纳入新的管理体系,记者看到福泽园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正在发挥作用,中心将便民服务大厅,党建基地,妇联、物业公司、文化活动室等整合到一起,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一件件实事、小事帮助搬迁户融入新的生活。

点赞0

收藏

评论
已输入0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