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冀时 > 资讯 > 头条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名县搬迁户过上好日子 养成新风尚

2020-07-15 08:46:34

作者

许萌

评论
0

冀时客户端报道(记者王谦、赫振贤、赵峰)昨天我们关注了邯郸大名县脱贫攻坚“一号工程”——易地搬迁工程中集中安置和公共配套的情况,介绍了工程如何让三万多名群众住上新楼房,并完成32个村的拆旧复垦今天我们来关注搬出来后怎么稳得住、能致富的问题,怎么让群众凭自己勤劳的双手推开小康生活的大门?

随迁户董丽霞(左)给记者王谦介绍搬迁经历。

董丽霞是易地搬迁工程的随迁户,在大名县金乡水岸社区有一套125平的三居室。爱唱歌的董大姐,之前经常在网上玩直播。不过,最近她顾不上直播了,原来她在社区旁边找到了新工作。

董丽霞:已经上班了,就在社区南边的口罩厂。

记者:类似于微工厂,待遇怎么样?

董丽霞:刚开始,不是特别熟练,感觉还挺好的,一点点儿学吧。

上班之后,空闲少了,董丽霞却更开心了,腰包鼓起来之后她有 了新打算,准备加入社区文艺队,到社区大广场上展示才艺,把快乐带给身边的左邻右舍。

记者:看到你这儿有音响了。

董丽霞:我喜欢唱歌,有时候戴耳机玩直播,没事儿了听听音乐。

记者:自己再唱唱,幸福感爆棚(笑)。

董丽霞:广场上有个大音响,每天到晚上唱,很震撼。

随迁户董丽霞家的客厅一角。

董大姐的爱人在北京打工,家里三个儿女,最小的在大名县城上高中,其他都在外上大学,搬出来之后他们把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大名县易地搬迁办公室主任郑增旗表示,正是有一个个董丽霞这样的搬迁户支持,大名县才“搬”出了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新天地。首先,七成以上的农户愿意流转土地,这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打下了基础;其次,根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还置换出5000多亩的土地指标,能有力支持全县项目的建设和城市扩容。

郑增旗:我们这儿全部是集中安置,全部是6层以上的建筑,全省唯一一个全部加装电梯的,不管是多层还是11层。我们的搬迁村都拆完了,复垦复绿。这样老村能拆出来6885亩,能节约土地指标大约5500亩。

走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大名县为了让群众搬得出还能稳得住,还重点做好了易地搬迁的“后半篇文章”,对搬迁群众实施就业帮扶、技能培训全程跟踪服务。

黄金堤乡“两区同建”规划示意图。

以金乡水岸社区所在的黄金堤乡为例,乡党委书记郭旗说,目前社区东侧1000亩的养殖园区、西侧的农业园区,以及北侧的工业园区和在建的商贸园区,大约能吸纳就业2000多人。

郭旗:西部设置了占地750亩,投资一个亿的农业嘉年华,就是高档版的设施农业,是观光点也是就业的渠道;东部规划的是30多亩的便民市场, 让群众做点儿生意,餐饮啥的业态非常丰富,超市马上入驻,还有美容美发、手机维修与销售,药房等等生活设施越来越完善。因为这是4483户,15319人,人特别多,而且外来人员聚集的非常多,所以现在凸显出小区的繁华!

黄金堤乡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园。

记者随后来到黄金堤乡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园。家住金乡水岸社区的陈建红在园区广境制帽厂上班,负责最后的包装工序,她说搬出来不光是上班近了,生活也方便多了。起码一儿一女在小区周边上学,就让她省了很多心。

陈建红:俺那小区好着呢!记者:什么时候搬过来的?

陈建红:有半月了,装修好了。记者:那你上班可近了,原先需要多长时间?陈建红:老村在河堤里七八里骑电车得20多分钟。现在十来分钟五六分钟就到了。

陈建红(左)给记者王谦介绍搬迁后就业和生活的便利。

为了确保群众搬迁之后,还能“稳得住,能致富”,大名县做了非常翔实充分的顶层设计,坚持“两区同建”原则,在搬迁前就全面摸清了搬迁群众的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愿意继续搞种植、养殖的,就在社区周边就业。

黄金堤乡主管易地搬迁工作的潘红梅,带着记者参观完工业园后,又来到一处五村联建的集体经济发展扶持项目点,这里是蛋鸡和种鸡基地。

潘红梅:这里优先让贫困户过来打工。

记者:他们在这里就业待遇如何?

潘红梅:这也是计件的,老板来了问他。

老板:技术工就是2000多,不是技术工的就是一千七八。

另外,有些年轻人不愿意在家就业,大名县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电工、挖掘机、养老护理、育婴师、手工艺等技能培训。黄金堤乡党委书记郭旗说,县人社局还把培训点设在了社区,经过定向技能培训,合格后可以有组织地安排外出务工。

郭旗:依托于人社局,给我们搞了就业培训,根据外地用工趋向,他们用什么工,这里培训什么工,给他招什么工,然后你有什么意向,想到外边就业,我们就培训什么,向山东、河南输出。

心连心易地搬迁,手牵手齐奔小康

搬出来不容易,能致富更不容易,能够长远发展尤其难上加难。大名县将扶贫搬迁与后续产业发展、劳动就业同步规划实施,处理好“住得下”’与“富得了”之间的关系,大力鼓励搬迁群众自力更生,靠勤劳的双手让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在郭书记眼里,金乡水岸就是幸福家园。

郭旗:总之就是让所有有劳动力的老百姓都能就业,这是我们最终的目的,60来岁的人身体不太好,就在社区打扫卫生,一个月1400块钱,也能生活下去,身体比较好的做个保安,有技术的可以搞个水电维修,这样以来没有闲人,感觉到是幸福家园。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后,大名县还在逐步培养搬迁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以小区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等为抓手,通过标语、宣传画、宣传牌等方式,培养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新风尚,真正实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双重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郭书记坚持走群众路线,推进社区德治、法治、自治。

金乡水岸是和谐社区

郭旗:村民过渡到居民,这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得引导。家庭习惯、思想理念需要过渡,你看骑电车的是卫生经理,她每天转,卫生是关键。然后,现在社区的委员会还没有设立正探讨,这个小区的管理在摸索,还是党建引领,十三个村选举产生了党总支,党总支书记是德高望重的老支书。

目前河北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已经由工程建设转向后续扶持。上半年,全省完成集中安置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扶贫产业项目建设,年内还将完成拆旧复垦复绿工作,下一步社区治理和宣传教育也要取得明显成效,促使易地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再上新台阶,确保2020年底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点赞0

收藏

评论
已输入0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