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小时

(作者:王喜民)
一天阴云……
一路艰辛……
汽车艰难地向着云南省边境县贡山县的丙中洛行进……
完成西藏边境县察隅县的采风后,开启了下一段云南省边境线的踏行。
第一站是去贡山县的丙中洛乡。
我们是早晨八点半从察隅县县城出发的。
八点半!是什么概念?因为地球自转的原因,有时差,这里现在的时间相当于内地北京早晨的六点半。
察隅的天刚放亮不久,我们就上路了。
汽车在行驶……
刚出县城,国道路边一个岔口,竖立着一个醒目的标牌,上面写着“丙察察305公里”。
丙察察!有些人可能不太了解。但对于汽车司机尤其是当地司机,他会毛骨悚然!
丙察察线是从察隅县经察龙乡到丙中洛乡的一条老滇藏公路,也是最早最原始的一条马道。取三个地方的第一个字,为“丙察察”。
丙察察这条公路太险了!俗话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丙察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汽车在盘山路上前行,刚一出城不久就遇到了山上滚下的石头!尽管说石块不大,也着实让人揑一把汗啊!
有人说:“能自驾车全程走下丙察察线就是英雄好汉!”
穿过一片林海,爬上一面山体,到达第一个垭口,为益秀拉垭口,海拔4706米。头稍微有些晕。
高海拔行车,要千万不能大意!
过了第一个垭口,汽车一路南下。路,变的更加险恶!
丙察察,实际上是过去的茶马古道,我们是沿茶马古道跨滇藏边界,去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的占万丙中洛乡。
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为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我走的是滇藏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沿线风光独特,古迹遍布,历史文化熠熠生辉。此时,我深深理解了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的含义。
车行一段,到达海拔4498米的昌拉垭口。
接着,继续前行,向着贡山县。
贡山归属怒江傈傈族自治州。这个州国境线长449.5公里,辖泸水市、福贡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贡山县地处滇西北怒江大峡谷北段,北靠西藏,国境线长172公里,是云南西北最偏远的一个县,县政府驻茨开镇。 贡山县有世外桃源的称呼,境内的江中松、石神门、乃龙寺、石门摩崖石刻等,风景极佳。
几经盘山……
几度颠簸……
汽车艰难的爬到雄珠拉垭口,这里的海拔为4636米。
站在垭口,眺望那远处的高山,那飘动的云朵,“无限风光在险峰”!心旷神怡……
下山了!
山路,九曲18弯!
太险峻了!
下行、下行、再下行……
拐弯、拐弯、再拐弯……
一直下行到怒江沿岸,我们与怒江并行……
突然,一个大拐弯,目光中出现“怒江大桥”四个大字。
怒江大桥到了!那奔腾而下的江水,那淘淘的水流,那腾起的浪花,让人震撼!叫人心动!
这,就是三江并流的第一流啊!
汽车又启动了!
穿过一片片山石,越过一段段泥巴,涉过一条条溪水,到达察瓦龙乡。
察瓦龙!它是“丙察察”的中间位置,也是沿途最大的一个乡。
有意思的是,这里的公路路标恰好是“6666”!
6666!六六大顺!这是4个6啊!
不言而喻!我想:以后的路应该顺畅了!
果然,弯道少了许多。当经过一个凸出的悬崖时,山壁上出现了“西藏”两个大字,原来,滇藏边界到了!
(上图为己离开西藏)
之后,就进入云南地界。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没想到,一进入云南,全部变成了柏油路!
汽车像撒疆的野马,在大马路上飞驰!
窗外:青山、绿水、树林、草地、野花,春意盎然!
这时,真是心花怒放啊!
汽车飞奔……
车轮滚滚……
飞啊飞!奔啊奔!
(上图桃花岛)
下午晚些时候,我们终于到达了渴望已久的中洛。
(上图怒江第一弯)
在海拔只有1750米的丙中洛乡,我们看了“怒江第一湾”、“石门关”、“桃花岛”,真是景中之景啊!
是夜,我走进一族人家就歺,吃当地特色饭,顺便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自从进藏沿边境线采风以来,我多次到藏家做客,这是最接近地气的采访,尤其是在波密。
饭后,藏族人家一曲藏歌飘向大山,荡漾在怒江上空,久久回响……
走吧,用双脚丈量国土!
致敬,我们伟大的祖国!

点赞1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