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小时

(作者:王喜民)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奋飞……
窗外,丰收再望一片金黄……
这里就是昔日有名的北大荒……
如今变成了北大仓……
我是今天(10月11日)早上8点多钟从抚远启程,沿高速公路一路西行,前往边境县萝北口岸。
进入萝北境地后,一个边检站拦住了过往的车辆,他们是执行公务的,查着疫情,查完每个人的证件后才放行。
三江平原的景象美极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汽车飞奔……
风驰电掣……
我順利到达萝北县城。
萝北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南麓,与三江平原交汇;东北与俄罗斯隔河相望,是我国的边境口岸。萝北县以山得名,因境内有名山,在托萝山北,故名萝北。
我从县城又驱车来到萝北口岸。此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是中俄边民贸易交流的通道。萝北县城至萝北口岸不是太远,当我来到这里时,看到这里冷冷清清,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说到底还是疫情。据说,以往许多俄罗斯人在此做生意很红火。
(上图疫情前来口岸做生意的俄罗斯人)
萝北口岸隔江相对的是俄罗斯阿穆尔捷特镇,是犹太自治州十月区的所在地。十月区面积7000平方公里,人口4万,其中镇内人口一万多,疫情前来我国做生意的多是这个镇的人。
名山岛风景区座落在萝北口岸,北面可望俄罗斯阿穆尔捷特镇。这一总面积只有一平方公里的小岛,古木参天,植被茂密。岛上有瞭望塔、沙滩浴场、度假村、犹太人风情园、俄罗斯风情园、龙王庙等。
在萝北口岸,江边立有中国界碑。
江边还建有“中俄人民世代友好广场”,30多米高的广场立柱顶部有中俄两国人体高举火炬的塑像。
写有“萝北口岸”字体的两层口岸大楼设计新颖,宏伟高大。岸边建有贸易大厅和宾馆饭店,在交易大厅,三名妇女和一名男子接受采访,她们说:“边民交易成了职业,从中国拉走的商品在俄大受欢迎,特别是食品,每天经营额2万多元人民币。但是,现在受疫情影响,营业额大幅下滑”
在柜台边,我采访一位当地人,她说:“我爸爸是北大荒人,从内地来到这里,开荒种地奋斗了一生。我接了爸爸的班,在此经营粮食产品。”
萝北变了!北大荒变了!垦荒大军改写了萝北的历史。
返程路上,在公路边,我见到一个大牌子:“北大荒欢迎您”!标牌的出现,接着视线中一个连一个的农场,大型农业机械在大田中作业,现代化收割设施一展风采。目光中,还不时出现什么“山东庄”、“北京庄”、“天津庄”等带“庄”子的场名。这应该是特殊时期的历史产物。
那是1955年5月,毛泽东批示:“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大有作为的。”北京石景山区西黄乡22岁的杨华看到毛泽东指示,第一个响应,开赴到萝北北大荒,接着团中央向全国青年发出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的地方去”。致此,全国青年纷纷报名到北大荒,其中河北省多名农村青年应征前往萝北县,于是出现了“河北庄”。
对于“河北庄”,我太熟悉了!因为前几年我去过“河北庄”。现在回忆起来,历历在目……
河北老乡50多年来在北大荒的变迁实在令人敬佩。
“河北庄”是一红色的门牌,立在马路间,上面写着“第三管理区(河北庄)欢迎您”。场部广场上一个白色雕像,塑像为三名垦荒战士,下面写有“垦荒者”三个大红字。
雕像背面写着: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冀中儿女耕耘了四十二个春秋,披荆斩棘,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创家立业,铸造出无私奉献的精神,勤劳朴实的作风,坚韧不拔的意志。铮铮铁骨的北大荒人,选择的人生课题,就是在人民奋斗一生的火炬下,实现自己美好的追求。
办公室里存有一面红旗,上面写着“河北省青年志愿垦荒队”。
落款年代为1955年11月5日。
“河北庄”,记述了河北人在北大荒的奋斗史……
那是1955年,河北保定、石家庄、衡水等地汇集600多人,响应团中央号召来到萝北汇入垦荒大军。一个个犁地、割草、挖沟、种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住窝棚,肯干粮,睡地板,受到熊瞎子、野狼、毒蛇、蚂蝗的袭击。先后共开垦荒地1182公顷,为国家生产了大批大豆、高粱、玉米,奉献了青春年华。到现在,这些人都已是古稀老人,进入暮年,有的已离开人世,长年在异地他乡北大荒……
(作者听取老恳荒者讲述垦荒史)
从50多年前告别父母姐妹离开家乡的那一幕,到开荒奋斗的泪水,再到丰收的喜悦,统统写在史册上……
而燕赵儿女,人人无怨无愧!多么好的河北老乡啊!
这里的博物馆、家属区、共青农场牌楼等,都见证了河北人在北大荒的成长!
(上图河北庄办公室)
(作者信步于共青城思绪万千……)
走吧,用双脚丈量我们亲爱的国土!
敬礼,用双臂拥抱我们的伟大祖国!

点赞2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