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小时

(作者:王喜民)
汽车在天和地之间慢慢的
移动……
车窗外,莽莽的腾格里沙漠,茫茫的巴丹吉林沙漠……
公路边,一座接一座的沙山,一个挨一个的山丘,一片连一片的沙海……
进入内蒙古阿拉善盟左旗首府巴彦浩特镇,北行乌力吉苏木上312国道,再西行过苏多图,最后到达额济纳旗首府达来呼布镇,全程约700公里。
期间穿越戈壁、沙漠、险滩,一片荒芜,至到尽头才见到大片大片的胡杨林,回归到绿色的大自然怀抱,从精神上得到补尝。这是我第二次来额济纳。
额济纳旗因额济纳河而得名,发源于祁连雪山,上游称黑河、弱河,入旗后叫额济纳河。额济纳,蒙语为“幽隐与沙漠”、“先祖之地”之意。
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西南与甘肃相邻,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500多公里,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边境地区,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比一个江苏省还大,相当于古巴全国的面积,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边境县,而且地形几乎全是大漠,人口只有3万右右。
额济纳旗历史悠久。夏商周时属乌孙,先秦时为大月氏领地,西汉初年为匈奴牧地。西汉元狩二年即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入居延收河西,“居延”二字匈奴语意为“天”。唐代曾设安北都护府。公元1753年清政府设额济纳镇。
茫茫戈壁大漠中的额济纳尚有这么久远的历史,它造就了闻名遐迩的汉代居延、西夏黑城和千年不死的胡杨林。额济纳旗,历史上的霍去病、马可波罗到过。特别是著名新闻记者范长江的西北之行,在这里采访踏行,写下了宏篇巨著。
在额济纳旗,我首先前往62公里外与蒙古国交界的策克口岸,路上全是苍茫的一毛不拔的戈壁滩,与公路并行的是一条新修的铁路。
据陪同采访的人员介绍:“这条铁路出资民营,一直修到口岸,主要是运输煤炭,我国许多商家在蒙古境地开矿挖煤,那里的煤非常便宜,利很大,为此他们用盈利的资金修筑了铁路,以减轻运输压力。”
策克口岸快到了,前面出现了很多囤积商品的场地,给这个口岸增加了活力。
“策克”系蒙古族土尔扈特部族的方言,意为“河湾”。这里历史上就是商贾云集之地,特别是清末民初更是“商号林立,货堆如山,驼队衔接不绝于途”。
据董正钧《居延海》书载:“商业极盛时,全旗共有大商支号四十余家,小商支号二百余家,连居民共三百户。”随着行进,一座别具新颖的且有蒙族特色的口岸建筑耸立在眼前,两名边防战士死死把守,检查出入证件。我上前盘问,听取介绍,策克口岸是我国第七大路陆口岸,进口产品主要是原煤和畜产品,出口产品为建材和日用品。对面蒙古国的口岸为西伯库仑口岸,口岸的开设方便了两国贸易通商和开发。
蒙古一侧的南戈壁省是蒙古国煤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而且多是露天矿,我国许多企业家涌入这里开采,最大的公司为中国神华集团,集中在蒙古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塔本陶勒盖地域,紧靠中国边界。
离开策克口岸返程时,恰好绕道东去居延海考察。东行半个小时,大漠中突现一片碧水,烟波浩淼,袅袅雾气,一望无际,这就是蜚声中外的居延海。
穿过一人多高的芦苇荡,看到一巨型标牌,上面写着民族团结的大红字。据介绍,居延海历史上曾经是中国西部很大的内陆淡水湖,是黑河下游的终端湖,它的面积曾达到2600平方公里,被誉为大漠中的明珠。早年,苏武牧羊曾放歌此地,老子、庄子也曾来过这里,唐代诗人王维在这写下“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脍炙人口绝妙不朽的名句。
荡漾在碧水中,体验大漠明珠的味道,深感惬意。但在兴奋之中,也听到不愉快的消息。船工说:“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致使居延海先后干涸6次,致使居延海演化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沙尘暴发源地,直接影响到华北、东北、京津地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居延海水面已达到37平方公里,初次呈现塞外江南的景色。
黑城历史遗迹更显额济纳的沧桑。当我赶到黑城又是一番景象:凄凉、荒芜、惨烈。那城墙已是残垣断壁,街道已荡然无存,房屋已全部倒塌,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狼藉……“
黑城”蒙古族语意为“哈拉浩特”,“哈拉”为“黑”,“浩特”为“城”,处在弱水河东岸,初建于西汉时期,西夏王朝曾在此设置“黑山威福军司”,元朝设“亦集乃路总管府”。黑城是西夏重要的边防要塞,是元代河西走廊通往岭北的驿站。黑城东西长470米,南北宽384米,总面积18万多平方米。站在残断的城墙眺望,最有看点的是城墙西北角上的佛塔,是整个黑城的标示。相对应的西南角则是园顶清真寺,佛教与伊斯兰教同出自一个城,较为少见。
工作人员介绍,黑城的覆灭同样来自恶劣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掩埋。行走在破烂不堪的乱石渣砾中,让人产生不尽的遐想……
生态环境的破坏,何止一个黑城呢?从黑城遗址驱车西北行半个小时,来到胡杨怪树林。额济纳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原始胡杨林之一,其中怪树林距达来呼布镇28公里。走进怪树林,一种悲壮感油然而生,这里是胡杨的坟墓,遍地满野的胡杨“尸体”横七竖八,惨死在大漠戈壁中。看上去,有的破肠开肚,有的削头断臂,有的躯体躺卧,有的呻吟嚎叫。千疮百孔,遍体鳞伤,无一存活,这就是“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的胡杨。
我信步在此,心潮起伏。
我想起了清代诗人宋伯鲁的《胡杨》诗:额林之北古道旁,胡杨万木连天长。交柯接叶石灵藏,揪天掉地分地昂。矮如龙蛇圩变化,蹲如雄虎距高岗。嘻如神狐挥九尾,狞如药叉牙爪张。
触景生情,借题发挥,我们呼吁:保护生态环境吧!树木,是这样;人类,也是这样!地球只有一个,下场是相同的!因为大自然是无情的……
无际的戈壁,广阔的沙砾,无垠的沙滩,荒芜人烟的大漠。这就是内蒙古最西部的额济纳旗!
走吧,用双脚丈量我们亲爱的国土!
敬礼,用双臂拥抱我们伟大的祖国!

点赞1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