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小时

(作者:王喜民)
内蒙古高原圹垠辽阔……
锡林郭勒草原广柔深远……
离开东乌旗,沿着内蒙古边境线继续西行,过吉尔嘎郎图、巴彦图嘎、那仁宝拉格、苏尼特左旗,向二连浩特进发……
(上图二连浩特口岸)
路上,仍然跋涉在锡林郭勒大草原。开始,还是水草丰美,但走了一段路程,草场开始沙化,土地开始裸露,越走植被越少,越走越加荒芜,到后来竟成了遍地荒沙,茫茫戈壁,满目苍凉。
车行快到二连浩特时,公路两侧出现很多恐龙雕像,形态各异,好像在迎接来客!
据悉,二连浩特是著名的“恐龙之乡”。
徜徉在二连浩特美丽的边境城市,街道纵横交错,高楼大厦林立,绿树花草陪伴。市区内不断出现有关恐龙的雕像及画图。
“二连”在蒙语中是“沙漠中屡见不鲜的奇妙幻境”之意,有海市蜃楼之美誉。历史上二连浩特曾是淼无人烟,芳草凄凄的大草原。1697年,康熙统一外蒙后,这里是北京至乌兰巴托的第八台驿道。1956年开通经蒙古到苏联的铁路后开设二连浩特镇,1966年设县级市,自此这个城市边贸大增,开始换发生机,目前已拥有20万多人口。
在城郊,我看了恐龙地质公园,这是二连浩特最有看点的地方。公园为一个硕大的深坑,巨大的恐龙群出土就是从这里开挖的。
据讲解员介绍:“这里是额仁诺尔盐池一带,是内蒙古最早载入国际古生物史册的恐龙化石产地。早在7000万年前,这里遍布湖泊沼泽,气候湿热,森木茂密,是恐龙生息繁衍之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先后有俄、美、加等国外考古学家在此进行6次大型考察和挖掘,陆续发现十多种恐龙化石,有完整的大量恐龙骨骼化石出土,其中恐龙蛋化石的发现在世界上尚属首次,从而证实了恐龙是卵生爬行动物,震惊了世界。因此,二连浩特被世界古物家誉为恐龙之乡。”
在现场,我绕有兴趣的查看了恐龙蛋,工作人员用铁钩在蛋皮上划了一道印痕,立即冒发出一股恶臭味,这就是真正的恐龙蛋。他说:“市场上有出售假恐龙蛋的,划上去没有任何异味,这是鉴别真假的最好方法。”
地址公园西行是二连浩特口岸,这是我第二次去这里的口岸。因为当前的疫情,口岸没有几个看客。平时,北京来客很多,因为这里是全国口岸中距北京最近的,只有一天行程即可到达。
站在口岸,只见满载煤炭的火车从蒙古一侧呼啸而来,满载食品的车皮不断掠过而去。这是我国通向蒙古国的铁路口岸,运货能力达550万吨。
接着,我来到界碑前。
望着界碑,周围修筑一新,和我第一次来,看上去不一样了。工作人员介绍:“中蒙边界长达4000多公里,这里位于中段,疫情前每天到这里参观界碑的人数很多,但现在明显见少。”
站在二连口岸,我向北眺望,对面是蒙古国的边境城市扎门乌德市。当地向导介绍了扎门乌德市的情况。他说:“蒙古国那边的环境恶化,满眼都是戈壁沙滩,没有一点生机。仅有8000人口的扎门乌德市区,没有一点城市的感觉,像是一个非常土气的村庄,只有火车站售票大厅还显示出一点点现代的气息,但与站前广场很不相符。
(蒙古国边境城市扎门乌德火车站)
车站广场粪便满地,牛羊自由奔跑。大街上,沒有几家饭店,超市破烂不堪,货品很便宜。市区内的苏和巴托纪念碑建造的还算可以。”
介绍完情况后,这位向导向我展示了几幅关于蒙古国边境城市托门乌德市的照片。
(蒙古国边境城市扎门乌德市)
回返二连浩特市的路上,思绪万千:蒙古国本是中国的国土,凡是中国老一辈人大都知道,中国版图像个枫叶或者说形似秋海棠叶,而并非是现在的公鸡状。但后来蒙古从中国的版图上被切割出,这又是一段屈辱与不堪回首的历史!
(上图边防哨所)
走吧,用双脚丈量我们亲爱的国土!
敬礼,用双臂拥抱我们伟大的祖国!

点赞2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