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小时

(作者:王喜民)
美丽的天山……
醉人的天山……
晨光中的天山,像一道屏障矗立在新疆中部。
从塔城沿中国边境线一路南下,过裕民、库普,直达天山脚下的阿拉山口。这是我第二次去阿拉山口采风。
阿拉山口处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距离州的首府博乐市78公里。。
“博尔塔拉”源于博尔塔拉河,蒙语为“银色的草原”。这里有世界罕见的与恐龙同时代的活化石新疆北鲵,有奇妙的怪石沟,有白梭梭自然保护区甘家湖湿地,有著名的国门阿拉山口口岸,更有“西来之异境,世外之灵壤”之美誉……
我首先踏入的是阿拉山口,对面是哈萨克斯坦。
阿拉山口的“阿拉”在突厥语中为“花”的意思。阿拉山口在天山西麓阿拉套山与巴尔鲁克山接壤处,山口是个宽20公里长90公里的通道,一头是我国的艾比湖,另一头是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湖。它是西北风和寒流进入新疆的主要风口,单是八级大风每年平均170天。因为是山口的位置,中国伸向哈萨克斯坦的铁路和公路及管道就选在这里。
这里是举世瞩目的亚欧第二大陆桥,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铁路、公路管道并举的国家一类口岸,有“中国西部第一关”、“中国西部第一口岸”之称。阿拉山山口自古以来风很大,当地称“老风口”。
(上图韩锦生 摄)
1990年,中央领导为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的北疆铁路通车剪彩,于是兰新铁路北疆路与原苏联的土西铁路在阿拉山口与对方德鲁日巴口岸接轨。从此,这条联接亚洲与欧洲的钢铁大道,架起一条新的陆桥。
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我国江苏的连云港,西出新疆的阿拉山口,终点为荷兰的鹿特丹港。在中国境内穿越六省区,出阿拉山口后穿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和荷兰,全长10880公里,比第一条亚欧大陆桥少去1100公里。阿拉山口口岸年过货量为2524万吨。
在写有“阿拉山口口岸”的大门口,一位边防战士在站岗。
(上图是作者第一次到阿拉山口口岸时采访战士的照片)
今天到这个口岸变化很大。上次我看到一行“祖国在我心中”的大字非常醒目,是战士们写上去的,目的是为了鼓舞士气。今天,因疫情,很多地方限制去。我绕过一个坡地,见到了中国界碑,这是中哈边界上的第277号界碑。
站在界碑前,后边是祖国的热土,前方是哈萨克斯坦的地方,对面的戈壁、沙滩、大漠,在风的作用下扬起阵阵沙尘。
哈国的德鲁日巴小镇就在对面。
阿拉山口的联检大厅建造的很壮观,还有商贸大楼、高级宾馆、高档酒店、整齐的街道、漂亮的宿舍楼等。
据悉,阿拉山口过去为草场,在西汉、隋唐、宋辽至元明清,都是游牧民放牧之地,很少有人居住。通过建造口岸后,现已发展到四万多人口,周边企业公司300多家。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会更加繁荣。阿拉山口,不愧为是“中国西部第一关”!阿拉山口,不失为亚欧第二大陆桥!
出阿拉山口顺国道行车半个多小时,我来到怪石沟。
怪石沟在艾比湖西不远处,第一次去阿拉山口没有去怪石沟,这一次当我来到怪石沟,没想到一饱眼福,那遍沟遍野的奇石怪石比比皆是,形态各异。怪石有的像骆驼,有的像犀牛,有的像雄鹰,有的像猴群等动物,还有的像灵芝、蘑菇、山芋、土豆等植物。怪石沟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7公里,面积230平方公里。这里到处都是窟窿构造地形,有的凹下,有的翘起,有的扎下,千奇百怪,巧夺天工。据说,这里本是一片海底,经过亿万年风雨雪霜的侵蚀,经过千万年的沧桑巨变,造就了这一世界奇景。当地哈萨克族称之为“阔依塔什”,意思是“像羊一样的石头”。我想,这里应该列为世界奇观,可惜没有专家和伯乐来考评。
出怪石沟后,我来到艾比湖。
湖边建有博乐火车站。当问到当地人为什么火车站不建在距市区近一些时,当地人一个个都说不清楚。对于博乐市的群众来说,乘火车出行非常不便,因为只少还有20公里路程。火车站北边是艾比湖,其湖的面积860平方公里,是由博尔塔拉河、精河、奎屯河的水汇集起来的。湖面的东南部是方圆百里的野生林木,有胡杨、梭梭和红柳,其白梭梭保存面积居全球之首。
艾比湖盛产盐和硭硝,储量上亿吨,同时还产卤虫。卤虫价格昂贵,有“软黄金”之称。这里曾上演过“枪捞卤虫大战”,后被平息。卤虫是一种小型甲壳动物,生活在高盐度水域中,卤虫卵是高档观赏鱼名贵虾、蟹的良好饲料。卤虫是我国的稀缺资源,而艾比湖的产量在全国100多个盐湖中名列榜首。
我站在湖边,看到退减的湖面,又有一种凄凉、萧条、苍茫之感。因为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些年湖床干涸的面积逐渐加大,荒漠化速度飞快拓展,致使国道不得不改线,铁路中断,沙尘暴四起。可喜的是,州政府已做出治理的决定,入湖口的几大河流上游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博乐市不仅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首府,也是新疆建设兵团农五师所在地。
在农五师,我采访了不少兵团人,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
走吧,用双脚丈量我们亲爱的国土!
敬礼,用双臂拥抱我们伟大的祖国!

点赞0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