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小时

(作者:王喜民)
从《冰山上的来客》拍摄地塔什库尔干县城到叶城的直线距离为200公里,而喀什到叶城的距离为260公里。叶城,太偏远了!
叶城为叶尔羌的简称,因叶尔羌河而得名。叶尔羌系突厥语,释为“土地宽广”。叶城与巴基斯坦、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边境线长达80多公里。
(以上图为县府网宣)
(一)人物雕
来到叶城县,很有意思的是叶城与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也有关联。影片中两处人物对白,都说到叶城:
“新娘子是什么地方人?”
“远啦,叶城!”
“朋友,从哪里来?”
“叶城!”
两句对白,让叶城人动心,并把它作为一个宣传突破口,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偏僻遥远的叶城。于是,叶城人在叶城车站广场竖立了一座雕像,雕像就是《冰山上的来客》中的两个人物阿米尔和古兰丹姆。
提到《冰山上的来客》,说到电影中的这两个主人公,有些人可能不太清楚。然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度唱遍祖国大江南北!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哎!红的好像燃烧的火,它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多么有诱惑力的歌词啊!
耸立雕像!让红花、友谊染透这片热土,这就是叶城人的初衷……
让更多的人知道叶城、了解叶城、认识叶城,何止一座人物雕像呢?(下图为戴有羽 摄)
(二)“零公里”!
“零公里”!这,又是叶城人的杰作!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有数十条国道,每条国道都有起点。然而,唯独始于叶城219国道新藏线起点设制的“零公里”标志最有特色!它做为一个景点向全国乃至世界推介。
当我来到“零公里”处的“天路彩门”时,放开眼帘:那悬空的门顶,那粗壮的横梁,那巨大的“O”数,还有两侧分别写有的“天路零公里”、“昆仓第一城”的巨幅大字……看了,让人倍感震撼!
旁边,在“新藏零公里”塔座上飞起旋板中间绿色高柱上写的“从这里走向世界屋脊”字体,同样令人联想翩翩……望着,太有穿透力了!
眼前这醒目的字句,一下子把您带入天路上的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这时,我寻问当地的向导张先生,他说“天路彩门高13米,门孔内6车道宽。”
当问及两行题词时,张先生说:“出自著名学者余秋雨之手!”
我想:这不单单是个标牌,这是文化啊……
据介绍,新藏公路全长2342公里,是世界上海拨最高的公路之一。
我站在“零公里大道”,感受昆仑山下的古城,感受大漠沿上的边境县,感受改革开放中的叶城人……
(三)叶城塔
离开“零公里”,我来到叶城县城的中心大道,这里屹立着一座直插云天的深红色叶城塔。看吧,塔的四面墙壁分别镶嵌着“中国歌舞之乡”、“中国石榴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玉石之乡”金色的立体大字。塔顶,摆放着核桃、石榴、玉石的标本。
叶城塔!再次显示了叶城人的宣传和开放意识!在县城,我的眼球从叶城塔转向清真寺旁边(下图)的农贸市场。
哇!这里的农贸市场太大了!农产品柜台一排又一排,摆满了此地盛产的核桃、石榴、大枣、葡萄、蟠桃、桑葚、黑叶杏干、西瓜等,简直是眼花缭乱、应有尽有……
叶城是南疆著名的瓜果生产基地,其中,薄皮核桃、石榴驰名中外。为此,2018年,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名气出去了,引来很多购买者。这里设有批发市场、快递邮寄、物流转运,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来抢购。
农产品外出,运往祖国各地。这,不能不说与叶城人的超前意识和聪明头脑有关系!
说到叶城的特色林果,离不开援疆干部,包含着支边青年的心血和汗水!就这个小小的、遥远的边境县,全国有数百名支边青年和援疆干部在这里默默奉献。其中,上百名河北人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来到这里支边的。这些燕赵之子为边疆的建设发展,献了青春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身……
我经过在当地广泛了解:叶城广播电视局的寇建新是河北邯郸邱县人,她和她的爱人赵冀鲁都是第二代支边人了。为什么叫赵冀鲁呢?赵冀鲁的父母分别是来自河北和山东的支边青年,孩子出生后,取名时分别带一个省的代号或者简称即“冀”和“鲁”,每当叫儿子“赵冀鲁”的名子时,就想到了自己的故乡、自己的父母和父老乡亲们……
可以想象,我们的支边青年当初是多么思念自己的家乡啊!他们何尝不知道偎依在父母身边的温暖啊!可是我们的支边青年,为了祖国,为了祖国的边疆建设,毅然决然背起行装就出发: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
赵冀鲁在叶城县林业局工作,一直从事林果技术,搞果树嫁接、品种改良、换代育苗,为全县的核桃、石榴生产研发,鞠躬尽瘁,投入了毕生的精力……
河北的还有石家庄的金珍两口、容城的符文夫妇……等等!这些燕赵儿女把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边疆建设。他们有多少酸甜苦辣?又有多少艰难困苦?
在茫茫的戈壁沙滩,有他们耕耘的足迹,在塔克拉玛干大漠,有他们锁风沙的身影,在喀拉昆仑山下,有他们栽种的绿色……如今,他们新栽的林果已经成林,他们嫁接的老树己经换发生机,他们种植的瓜果己创高产……
冬去春来,春种秋收。昔日,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小青年儿,如今已经白发苍苍,老态龙钟,还有的已经过世,永远长眠在了昆仑山下……
抛家立业,献身边疆,而他(她)们的父母呢?
起初,一位支青当她的母亲去世而不能回去奔丧时,她双腿跪在大漠沙丘上痛苦失声:“妈妈!女儿为您送行,您一路走好……”
做为内地人,我们怎能不为这些献身祖国边疆的中华儿女而动容呢!
(上图是作者第一次到叶城的留影)
走吧,用双脚丈量我们亲爱的国土!
敬礼,用双臂拥抱我们伟大的祖国!

点赞0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