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冀时 > 资讯 > 头条

【忆长征学党史】广西篇: 悲壮的湘江之战……

2021-05-12 16:13:19

作者

郭育卿

评论
0

(作者:王喜民)

 从老山界回返,沿红军长征路,来到广西兴安县界首,站在湘江岸边,思绪万千!

视频:讲解员讲述湘江之战

        回忆过去,湘江之战最悲壮的一仗是在这里打响的。1934年11月27日,红军突破敌军在江西、广东、湖南设置的三道封锁线后来到广西的湘江东岸,与敌浴血大战。经过五天五夜的激烈交锋,终于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红军伤亡惨重,真可谓血染湘江……

        作者乘船沿湘江水上行舟。

        伴着水声,一位90多岁的老船公讲述了过去的湘江之战——

        湘江之战是长征史上最悲壮的一战,关乎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湘江是敌军摆下的第四道封锁线。国民党利用湘江天然的屏障,调遣了几十万大军在这里堵截红军前进,誓将红军围歼在湘江以东地区。     

        1934年11月27日,湘江之战打响,中国工农红军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仆后继,冲锋陷阵,勇猛杀敌,与敌人展开英勇激战。经过血肉战,终于突破了国民党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梦想。但是红军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红军牺牲者达5万余人,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6千人锐减到3万人。在这里,长征险些夭折……

        我眼望滚滚而去的湘江,心中十分沉闷……

        湘江,发源于广西临桂县海洋圩,流经湖南入长江。湘江在永州以上为上游,水流湍急,穿切岩层而过,形成峡谷;在怀化至衡阳之间为中游,沿岸丘陵起伏,盆地错落;衡山以下为下游,地势平坦,河水平稳。在湘江上游,纵观历史上的战役,很多将士死于此地,太平天国有名的将领冯云山就战死在湘江。

        上岸后,信步于湘江边,堤坝大道坐满了休闲的人群,之中有不少老人。对于湘江之战,有的人记得十分清楚,有的还能回忆起当年战时的惨状。一位老者说,湘江战后江面上飘浮的全是红军战士的遗体,在湘江拐弯处尸体堵塞了水流,水面一片血渍。至今,这里还传颂着红军师长陈树湘慷慨悲壮牺牲的一幕。

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坐落于兴安县城狮子山

        那是12月1日晚17时,担当阻击任务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指战员与围攻的敌人展开血战,手榴弹、枪托、刺刀、石头全用上了,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全师覆没。师长陈树湘身负重伤后,他将自己的肠子绞断,英勇就义!

湘江之战的阵线是从兴安到全洲之间拉开的。

        当地人介绍,凡是参观湘江之战旧址的,没有一个不感叹:没有红军就没有今天!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红军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作者沿湘江而行,在全州、界首、兴安看到,这里都再现了长征血战湘江的旧址原貌。全州建有“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兴安县建有“红军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界首在湘江战役旧址立有“界首渡口码头”石碑。并修复界首古镇的古街、古景,使红军走过的地方更有感染力;湘江沿线清整了湘江之战的所有遗址,让参加红色旅游的人们接受教育。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

        在界首广场,一群老者正在高唱《长征组歌•突破封锁线》——

路迢迢,秋风凉。

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夜渡于都河,

跨过五岭抢湘江。

三十昼夜飞行军,

突破四道封锁墙。

不怕流血不怕苦,

前仆后继杀虎狼。

……

    伴着红歌,那逶迤的五岭山峰绵亘蜿蜒,那宽阔的湘江河面浪花翻卷。在这片红军浴血奋战过的地方,今日随处可以看到纪念长征胜利的场面。

        “五岭逶迤腾细浪”!这是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一诗中的名句。 

        湘江,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穿过五岭北去,直奔长江东流大海。它告诫人们这样一个真理:革命洪流势不可挡!

        我们相信,湘江两岸人民不忘湘江过去,发扬长征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期不会久远!

点赞1

收藏

评论
已输入0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