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育卿

(作者:王喜民)
雨过天晴,
阳光明媚。
6月4日上午,芋头古侗寨红旗飘扬,歌声嘹亮。古香古色、挺拔屹立的鼓楼上悬挂着一幅鲜红的横标“通道侗族自治县芋头古侗寨党史学习教育报告会”显得十分耀眼。这里将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史宣讲课。
我作为主讲人,在这个芋头古侗寨讲课,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这里是当年长征经过的地方,又是红军“一盏马灯”故事的事发地,为此我感到荣幸。
视频:报告会现场
上午10点钟,我面对20多户人家的侗寨男男女女,讲述了我2004年重走长征路时的采访见闻,播放了我录下的当年还健在的长征老红军及护送红军渡江的老船公的录音讲话,讲述了我所采访的老红军长征的动人故事……

一个多小时的讲述,在场的侗族群众一个个流下了热泪……
讲述结束后,大家共同的心声是:“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有长征的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视频:侗寨妇女谈听后感受

杨正益老人讲述父亲“一盏马灯”的故事。
在报告会上,“一盏马灯”故事的家人73岁的侗族老人杨正益也来听课了。当年红军长征从这里路过时,是杨正益的父亲带领红军翻越大山的。
杨正益讲他父亲“一盏马灯”的故事时说:“父亲送红军到了牙屯堡后,告诉红军通往贵州的道路后准备回寨。当时正值冬季,路上什么都看不到。红军想到父亲一人连夜要走几十里山路,红军不放心就回赠父亲一盏马灯照明。”
据介绍,这“一盏马灯”己被纪念馆收藏。

寨门上写着“芋头侗寨”四个大字
会后,我在芋头古侗寨党支部书记杨明达陪伴下,参观了芋头古侗寨。
我们一边走,杨明达一边介绍:“芋头古侗寨为湖南省通道县的一个古寨子,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年,距今己有600多年历史。寨子沿芋头溪流为轴线向两边分叉布置的7个聚居群。芋头古侗寨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保存完整民居古建筑群。这个地方由于偏僻,过去是远近有名的贫困山寨,到2018年才摘掉贫困帽子。”
这时,杨书记指着建筑群说:“芋头侗寨虽然过去贫困,但侗族民居保存了下来,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实物博物馆,素有'大山里的侗族布达拉宫’美誉。2019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据介绍,芋头古侗寨民居以杆栏式吊脚楼为主,沿山、沿谷因地就势布局,形成独特的山脊型与山谷型布局模式,又和外界环境巧妙融于一体,构成侗寨特殊风格,保留了大量清代中期以前的建筑物。
我们先后参观了廻龙桥、牙上鼓楼、龙脉广场、1.6公里长的古驿道、龙门、长寿井、萨岁坛和花街古道。
再见了,一个偏僻古老的侗族山寨!
告别了,芋头侗寨的父老乡亲们!

点赞0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