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冀时 > 资讯 > 头条

唐山:15个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重点区域质量提升工作成效显著

2021-11-26 21:03:54

作者

韩增发

评论
0

冀时客户端报道(记者 刘兆敏 周逸飞)近日揭晓的河北省政府质量奖中,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的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榜上有名。这是唐山市开展重点区域质量提升的成果之一,更是全市15个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自2020年以来,唐山市将重点区域质量提升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先后制定并印发了《唐山市区域质量提升实施方案(2020-2022年)》,《唐山市重点区域质量提升推进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开展了一系列重点区域质量提升活动。通过近两年的培育、壮大,15个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2020年产值3018.28亿元,同比增长5.5%,高于全市GDP增速(4.4%),带动15.93万人口就业。3个列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重点区域的产业集群实现了充分竞争、相互促进、节资增收的集约化发展。

引先进质量管理模式 助力企业精准提质

在位于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一排排身披黄色盔甲的消防灭火侦查机器人格外引人注目,专业的防水、防爆、越障能力使得他们适用于石化、燃气储罐等各个领域的火灾扑救。而这些消防机器人产品已全面列装江苏、广东、福建等30多个省、市消防系统,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

“优秀的市场表现得益于研发时对于用户需求的精准定位,而这与市场监管部门的帮扶是分不开的。”中信重工开诚智能副总经理、党委委员田亚军告诉记者,在企业引入卓越绩效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唐山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不仅引导企业参加卓越绩效培训班、首席质量官的培训,还深入企业一线对工人到最高管理者进行全员指导,提升全员对卓越绩效管理体系的认识与重视。

“从第1代到现在是第4代产品了,所有的产品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做到了精准定位,使我们的产品真正形成了产业化,对产品质量提升变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田亚军说道,引入先进管理模式以来,企业通过信息化、质量管理、过程控制、绩效考核等五大体系综合管控模式,研发前了解信息、过程中反馈改进,过程后总结生产,大大提升了他们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效率。

 

两年来,唐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现场解决企业计量检定能源在线采集、认证、卓越绩效导入、专利申报等问题 80余项,聘请专家为重点区域进行质量管理等培训30余次,千方百计解决重点区域的发展难题。

实施标准化战略 “一站式”服务显成效

新《标准化法》实施以来,唐山市结合地方实际,通过采用先进标准,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等不断提升本区域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开展与行业内先进地区对标达标活动,引导企业走出去,对话一流标准,在交流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提升区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020年以来,丰润区智能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制修订国行标14项,中车唐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创建成熟,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验收,迁西精品钢产业集群成功创办一项省级标准化试点,制修订国行标17项;高新区机器人产业集群制定了15个行业标准,玉田县印刷包装机械产业集群参与制定了相关国标、行业标准12项,遵化食品产业集群新增3项团体标准等标准化工作成果。

为提升服务企业效能,针对辖区内重点区域特色,唐山市还开展了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行动,选取迁安作为“一站式”服务试点,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迁安市综合检测中心暨迁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统筹利用国家钢铁检测中心(唐山)、市质检所、市计量所、市知识产权促进保护中心网络平台,以一个统筹规划、一个共享平台、一个受理窗口、一揽子服务、一个结果通行的服务模式,推进质量管理、知识产权、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要素协同服务的流程与机制,探索与第三方构建“互联网+质量基础设施”模式,以专业科学的检测技术增强重点区域的综合竞争实力。

专利数量同比增长22.01% 持续激发企业发展动能

为激发重点区域发展动能,唐山市在重点区域宣贯《推进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40条支持政策》《唐山市专利战略推进项目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鼓励重点区域企业不断创新,申报专利,争创质量奖项。

在工信部评选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丰润区智能轨道交通产业集群、高新区机器人产业集群各新增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玉田县印刷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通过专利扶持政策,专利数量显著增长,全市授权数量同比增长22.01%,其中发明专利同比增长56.41%

目前全市15个重点区域拥有省政府质量奖7项,市政府质量奖5项,参与起草国际、国家、行业标准150余项,拥有驰名商标9项,地理标志产品1项,地理标志商标2项等。


点赞0

收藏

评论
已输入0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