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四五”交通规划出炉,打造1小时“门到门”通勤圈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责编:王兴

时间:2022-05-07 20:30:51

5月7日,首都之窗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预计2025年,中心城区日均出行总量将达约4100万人次,较“十三五”期末3619万人次增长约13%。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之间的客流交换量显著增加。城市交通打造1小时“门到门”通勤圈,构成2500公里以上的轨道网,支撑首都圈内5万人口以上城镇组团发展和通勤需求。

“十四五”时期,非首都功能进一步疏解,首都功能核心区将逐渐“静下来”,城市副中心、多点新城、环京周边地区的出行需求将显著增加。市民对交通出行品质的要求显著提高,交通需求将进一步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特点。交通系统将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更加灵活调度组织,以满足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出行需求,提供便利化服务。

《规划》在“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到,对外交通体系方面,京津冀成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重要一极,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之间形成综合性、多通道、立体化、大容量、快速化的交通主轴,构建多方式、多通道、便捷化的京哈、京藏交通走廊,并形成京延通道。京津冀城市群率先建成城际铁路网,形成“轨道上的京津冀”。率先实现京津冀城市群内部2小时、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交通枢纽体系方面,北京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联动天津、雄安、石家庄等城市,打造面向世界的京津冀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围绕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个国际航空枢纽、北京站等10个全国铁路客运枢纽、若干个区域客运枢纽组成的多层级客运枢纽,构建协同融合、衔接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打造北京天津雄安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集群。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方面,打造1小时“门到门”通勤圈,形成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步行和自行车等多网融合、便捷衔接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构成2500公里以上的轨道网,有效支撑首都圈内5万人口以上城镇组团发展和通勤需求。地面公交、慢行交通、出租车(含巡游车和网约车)和小客车与轨道交通高效衔接,实现多方式协同发展,提升交通服务品质。建成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形成连续安全的慢行交通网络,慢行交通成为市民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创新服务模式,实现对交通需求的实时动态响应,让人民群众享受“出行即服务”。交通出行安全有序,交通系统韧性显著提升。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