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丨春潮涌动展宏图 民营经济谱新篇

来源:新华社

责编:陈可

时间:2025-04-30 11:03

生物医药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在我国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的变革趋势中,一家生物医药企业稳扎稳打,用创新开启高质量发展之路。

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石药集团)是一家国际化的创新性生物医药企业,经过多年的创新积淀,上市了中国首个mRNA疫苗,并在心脑血管、抗肿瘤、精神神经等领域,上市了多款创新药。

近年来,石药集团研发投入大幅增长,增速均位居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前列,2023年达到48.3亿元,2024年仅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38.8亿元。

目前石药集团通过其国际化的研发团队和实行中美、中欧双报模式,加速了新药的上市进程,已有14个简略新药进入美国、欧洲等国际市场,9个产品实现了对外授权,18个产品在海外开展临床试验。

2021年7月,河北省科技厅充分调动资源,大力支持石药集团开发mRNA疫苗,仅用一年多时间,实现了从环状质粒到LNP递送的全链条技术攻坚,搭建了完善的mRNA疫苗技术创新平台。2023年3月,石药集团自主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率先在国内获得紧急授权使用,填补了我国疫苗在mRNA技术路线的空白。位于上海浦东花木地区的一家清美鲜家超市里,早上七八点钟就人声鼎沸。店员章丽谈到她负责的豆制品档口如数家珍。

1998年,清美靠做豆腐起家,从一个小作坊起步,业务逐渐扩展到蔬果、禽蛋、粮油、肉制品、面制品、预制菜等21大类。如今,民营企业清美共计50万亩的种养基地遍布全国,50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开足马力,日产鲜食超万吨,生鲜超市网点达到800多个。就这样,清美打通了“从田头到桌头”的全产业链,业务横跨一二三产。

豆腐早已不是清美的唯一,但始终位居清美业务版图核心。如今,通过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等合作,清美正在研发防胀气豆浆、低嘌呤豆制品等功能性食品——只有不断提升技术实力,企业才能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占据市场先机。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清美,就是践行者之一。目前,清美在上海建设了11000亩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每天可为全市800多个零售门店供应300吨绿叶菜。在腰路村基地巨大的玻璃温室里,鸡毛菜从种到收全过程都在一条条机械化流水线上进行。

从2019年起,清美先后参与了浦东新区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其中,清美投资4300万元通过乡企共建模式推动的宣桥镇腰路村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助力村集体每年增收240多万元,享受土地流转金、薪金、租金等多重福利的农民增收500多万元。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带动全链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在中国北疆黄河“几字弯”的“臂弯”里,巴彦淖尔市用小小的葵花,书写着金色花海的产业传奇。作为中国最大的食用向日葵生产基地,巴彦淖尔市正将一颗颗饱满圆润的葵花籽送上全球消费者的餐桌。

巴彦淖尔市位于河套平原,有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热同季、平原广阔、水系众多等地理优势,这些优势赋予了这个“向阳而生”的产业充足的发展条件。

2024年巴彦淖尔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45.1亿元。其中农产品出口74.54亿元,而葵花籽出口则达到43.6亿元。伴随着小小的葵花籽逐步走出国门,巴彦淖尔也把拓展葵花产业链的“触角”伸向全球市场。从黄河岸边走向全球消费者餐桌,巴彦淖尔不断推动葵花产业现代化发展。

统筹:李杰、王健、李佳琳

编导:刘瑞娟

记者:杜一方、达日罕、张梦洁、李海伟

摄像:闫志国、张连鹏、杨永旺

包装:夏勇

配音:刘文青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