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编:韩增发
时间:2025-11-03 07:12

秋天来一口热乎乎的饼
心和胃都大满足
摊煎饼的铁鏊(ào)并不少见
但是陶瓷做的你见过吗?
今天一起认识白釉三足器
01
煎饼爱好者看过来!
这个饼铛有点不一般
起火、架鏊、调面糊、倒!
流程是不是很熟悉?
这是一个汉代摊煎饼用的大铁鏊

△汉铁鏊子,莒州博物馆藏。
然而这个是……
只能做迷你松饼的便携式小瓷鏊?

这件小巧玲珑的白釉三足器
仅有4.8厘米高
直径8.8厘米
简直可以放在手心里

三足外撇托起凸起的盘面
通体施白釉,底部露胎
胎质细腻坚硬
看上去很像某件器物的盖子
实际上它是定窑烧制的一件特殊瓷器

这种无沿的三足烧器
古时都称为“鏊”
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饼铛”
指用于煎烙面食的平底炊具
古代有陶鏊、铜鏊、铁鏊等等
其历史可追溯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 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鏊
河南荥阳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鏊
以夹砂红陶制成
底部残留明显烟炱痕迹
证实其为炊事用具

△河北行唐县出土的宋代三足铁饼铛
到了宋辽时期
随着铁器的普及
陶鏊逐渐被铁鏊取代
同样用于摊制粟、黍类面食
02
罕见的白瓷鏊
其实不能摊饼
铜鏊、铁鏊都很常见
但是传世的白瓷鏊却十分罕见
这件鏊的材质为什么如此特殊?
其实
用瓷器做饼铛是不科学的
白瓷鏊釉面洁净无瑕
器身没有烟熏火燎痕迹
而且本身抗热性差
直接接触明火极易开裂

定窑这件宋代三足器
的确是饼铛的形制
却没有饼铛的功能
因此它并不是实用器物
而是一件以瓷质模拟铁器的“明器”
古代有“事死如事生”的丧葬习俗
死者生前喜欢的生活器物
往生后也要追随主人陪葬
一些生活用品都会做成缩小版
饼是北方常食的面食
辽墓中常出土有微缩版的陶鏊

△辽代灰陶印花三足鏊
可以想象
这件白釉饼铛的主人
也许非常喜欢吃饼
所以才会做个迷你小饼铛
也为后世留下了仅此一件的定窑孤品
03
宋代人与煎饼的不解之缘
煎饼在宋代社会中的仪式性功能
进一步丰富了定窑瓷鏊的文化维度
宋代将煎饼用于一些特别的节令
如人日、天穿日、乞巧日
煎饼都被派有特别的用处

△河南鹤壁宋墓壁画《厨娘烙饼图》
宋人张鉴《赏心乐事》记不同节令食俗
就曾提到
正月,岁节家宴,
立春日春盘,人日煎饼。
说明人日吃煎饼也是早有的传统
明朝杨慎也曾在《词品》里提及
宋朝之前百姓以煎饼掷屋梁
模拟女娲补天神话
在宋朝煎饼还用于乞巧节
七夕之时
京城人自己要吃煎饼
也要供祭牛郎织女
生怕他们会面时饥不得食
小小的陶瓷饼铛
却连接起定窑古今的缘分
无论在哪里
都以一方炉火延续人间烟火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