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勇挑大梁丨看9家智能工厂如何“领跑”行业

来源:我看邢

责编:崔晓锋

时间:2025-07-28 12:28

位于市经开区的晶澳(邢台)太阳能有限公司内,年产10GW太阳能电池组件数智化未来工厂配备影像采集定位CCD系统,把产品坐标信息传送给控制器,6轴高精度机器人接到命令后将电池串摆放到光伏玻璃上。智能工厂搭建的这一场景,让电池串排版精度由1毫米提升至0.2毫米,原本需要多个步骤才能完成的工序,现在只需一步就能精准到位。

前不久,省工信厅公布我市4家智能工厂为年度先进级智能工厂,加上去年获评的5家,我市已成功培育9家智能工厂。这份亮眼成绩,正是我市推动智改数转、大力培育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的成果。这9家智能工厂何以脱颖而出、走在转型前列?

无人作业数据“跑腿” 尽显智能工厂魅力

日前,位于信都区的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宝罗机器人自动地进行着抛光、搬运等作业。“我们建成贯穿轧辊全生命周期的轧辊制造智能工厂,搭建由‘宝罗机器人+机器人可视化集成平台’组成的智能控制生产单元,构建连接500多台冷、热加工设备的‘物联网’系统,对现场2万多个采集点实时抓取数据,生产效率提升了30%。”中钢邢机信息管理部软件科科长高婷婷说。

内丘县的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数字化智能工厂平台。 资料图片

智能工厂集自动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于一体,让工厂从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工具集合体”,进化为具备感知、思考、行动能力的“智慧大脑”。在我市的各家智能工厂里,令人惊叹的智能化场景比比皆是。

在河北钢铁集团沙河中关铁矿有限公司,井下无人驾驶自动调度系统科学规划路径,运输效率较以前提升14.6%;全自动提升设备以每秒10米的速度,完成井下到车间的矿石运输……智能矿山正以“无人踏巷道、机械自奔忙、数据控乾坤”的智慧场景,重塑传统矿业生产范式。

通过大量数据采集与深度分析,智能工厂构建起更加完善的生产管理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智能系统可实时优化生产计划,合理调配设备、物料等资源,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金隅水泥熟料全流程智控绿色智能工厂实现库存周转率提高61.98%,让每一袋水泥都踩着“智能节拍”流转;友嘉众邦智能制造与数据协同智能工厂将产品研制周期削减三分之一,生产效率提升40%;河北冀中新材料有限公司智能化工厂将产品A级成品率(NE)稳稳“托举”到92%以上,综合生产成本的管控更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一处处科技应用新场景,正在转化为智能工厂抢占市场的硬核实力、引领行业的创新动能。

工艺改造数智赋能 激活企业转型之路

自主创新是智能工厂“领跑”的核心密码,也是智能工厂“持续进化”的动能所在。

在内丘县的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智能工厂平台大屏,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工厂的整体运转情况。“我们投资5000万元建设数字化智能工厂,围绕工厂建设、产品研发、生产管理、生产作业、运营管理5个方面,打造了安环管理、机器人巡检等9个场景的智能制造矩阵。”企业数智化信息部经理王双全介绍,技术创新、工艺改造让企业实现节能、减污、降碳协同管控,一举成为绿色低碳化工行业领军者。

技术革新没有“中场休息”。近年来,不仅我市传统产业通过技术革新打破发展瓶颈、重焕生机,新兴产业也凭借前沿技术抢占发展高地,开辟全新赛道。

作为我市新兴产业代表,河北冀中新材料有限公司智能工厂的生产制造MES系统整合了产线所有环节,助力企业抢占高端玻纤材料市场。在这里,配合料经过高温熔炼后“变身”玻璃液,经过铑铂合金漏板和自动拉丝机后,细化为直径仅9微米的玻纤原丝,缠绕成纱团被AGV智能机器人带入烘干炉……生产过程环环相扣,操作人员只需动动手指,便可通过数字化系统远程调控,让整个生产过程智能化运转。

通过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智能工厂已经成为我市制造业智能化变革的“样板”、行业转型升级的指南。

梯度培育生态协同 打造智能制造“邢台模式”

德龙钢铁有限公司的长流程智慧工厂是我市较早一批培育的智能工厂。近年来,我市充分考虑不同企业的发展阶段、技术水平等特点,制定差异化培育方案,推行“头雁+群雁”模式,深入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工作,打造智能工厂梯度培育“邢台模式”。

“我们积极搭建技术观摩会、经验分享会等交流平台,带领企业走进标杆智能工厂,感受先进设备与数字化管理系统的高效协同;邀请智能工厂负责人全方位输出‘智造’经验,形成了‘创建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市工信局副局长董南星说。

智能工厂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企业在智改数转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缺方案、缺技术、缺人才”成为企业转型路上的“绊脚石”。

针对这一情况,近年来,市工信局多次组织专家入企指导,结合企业需求量身定制转型方案;帮助企业与优质服务商精准匹配,提供技术支持,去年以来,3个企业数字化平台项目签约,20余家制造业企业与服务商达成合作意向。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聚焦核心智能制造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开展“企业家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加强人才“引育留用”。

此外,我市出台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要点,助力“梯次”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促进制造业上云用数赋智,构建起“政策护航、梯度推进、生态协同”的立体化发展格局。

今年,工信部门持续发力:帮助新华羊绒等8家企业获评基础级智能工厂,指导创力机电等20余家企业申报第二批先进级智能工厂。按照计划,2027年底前,我市力争培育30家先进级智能工厂,并择优打造卓越级智能工厂,持续推动全市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大步迈进。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