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市一款”到“一校一款”:厦门如何回归育人初心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责编:白萌

时间:2025-07-08 14:47

近期,各别地方掀起“一市一款”校服款式征集热潮,试图以统一管理提升规范与效率。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厦门在2023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服管理工作意见》,明确校服采购权下放至学校,打破“一区一款”的限制,允许“一校一款”。双十中学率先举办校服设计大赛,邀请师生、校友参与创作,最终入选的制服搭配校徽刺绣,被学生称为“想焊在身上的校服”。新规还规定,更换校服需半数以上家长同意,采购需三分之二家长表决,将决策权交还教育共同体。

曾经,厦门为降低校服价格、规范市场秩序,实行全市中小学(公办)校服统一中标,招投标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确定校服生产厂商供市属校和各区选择。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统一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于是,根据教育部和福建省的相关要求,厦门于 2023 年将校服采购改由学校自行组织,回归“一校一款”。

在厦门的新模式下,学校拥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办学理念,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校服,将学校的精神内涵融入其中。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还能让校服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充分发挥其德育载体和管理抓手的作用。“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特色,如果你整个市的校服款式都一样的话,其实很难分。”厦门的学生家长给出好评。也有教育专家观点认为,特定时期内“一市一款”是为了克服供应商售后不及时、服务不到位的弊端,但随着越来越多校服品牌的数智化转型、服务升级,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不能以剥夺牺牲学校特色和学生审美权益。

各别地方推行“一市一款” 政策,从理论上讲,统一款式便于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引发了诸多问题。“一市一款”可以预见的是校服质量难以保证,多家厂商可以自行生产同款校服,甚至小作坊仿冒校服难以避免,必然导向“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同时,更关键的是社会人士随便买个校服,就能混入学校,学生人身安全难以保障。每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办学理念,校服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本应是学校精神风貌的直观体现。当所有学校身着相同样式的校服,学校之间的特色差异被模糊,难以通过校服这一视觉符号彰显独特魅力。

从“一市一款”到“一校一款”,校服政策的转变反映出教育管理部门对教育本质的深入思考与回归。校服不仅仅是学生的着装,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育人的功能。而厦门的“一校一款” 政策经验,则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制定校服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学校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美育需求以及家长的意见,让校服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美好陪伴,助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