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责编:白萌
时间:2025-10-16 16:09
近期,教育部印发《全国中小学校服管理“应知应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延续并重申四部委2015年发布的“校服新政”基础上,《通知》针对行政干预过度、采购流程不透明、学生和家长参与度低等突出问题,延伸提出11项核心要求,明确指向“学校主体、民主决策、公平竞争、全程公开透明”的校服合规采购与科学选用方向。
“一市一款”政策依据何在?《通知》重申学校主体地位
今年以来,广东、江西、辽宁、黑龙江等地区效仿深圳推行校服“一市一款”。该政策本质是将原本属于学校和家长的文化自主权上收至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不仅弱化了学校与家委的话语权,更背离了“学校主导、家长参与”的制度设计,校服定位从“学校文化标识”向“区域教育管理符号”转变。
随着多地“一市一款”政策的推进,争议和追问也随之而来,核心焦点集中在质量安全监管隐患、校园安全管理风险、地方保护倾向、知识产权管理缺位、审美多样性被扼杀、文化载体消解等方面。此次教育部《通知》,通过“学校论证、学校组织、学校公示、学校签合同”四重条款,再次明确学校为校服采购的责任主体,直指当前部分地区“一市一款”架空学校自主权、过度行政干预的问题。
校服,作为学校身份与文化的载体,其设计的原点始终是独立的校园。它是学生对母校最直观、最日常的身份认同,是校友之间辨认彼此的无声密码,更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一市一款”模式以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剥夺了学校进行校园文化显性表达的权利,将成百上千所历史不同、理念各异的学校,强行“格式化”成“统一标准件”。在这一框架下,学校的视觉差异被强行抹平,历史文脉不再显性,个性多样的“学校特色”让位于统一的“城市色调”,“校魂”沦为抽象的文字标语,既背离了民主决策的初衷,也与美育政策导向相悖。
阳光、民主、透明、公开,家长学生实质参与是关键
2025基础教育规范管理负面清单校服专项整治中,暴露的主要问题令人担忧:存在“回扣”“利益输送”和“桌子底下交易”,严重侵害家长和学生权益,甚至形成了地方保护利益链;小型校服作坊质量问题突出,危害学生健康、供应不及时导致家长频繁投诉;部分校服质次价高,进一步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斩断校服采购利益链,提升质量和服务满意度,关键在于抓住并坚持“谁出资、谁采购、谁决策”的核心原则——减少中间环节,越简单越干净。
此次《通知》针对校服行业顽疾,提出科学简明的解决方法,为校服规范采购立起“硬标尺”。学校领导或学校职能部门提出校服选用申请,组织征求相关年级2/3以上家长同意方可启动校服采购。学校组建校服选用组织,其中家长、学生代表占比不低于80%。组织公开招标或竞争性谈判,邀请校服企业展样、述标、推介,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家长和学生代表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在选择企业时,需综合评估企业资质实力、服务学校数量、社会舆论评价、款式方式、产品功能、售后服务、校服价格等因素。坚决避免“唯低价论”倾向——此类倾向易导致选择“裁缝铺”“小作坊”式供应商,进而引发售后服务断层、校园文化表达失配、终端售价波动等连锁问题。坚持民主投票表决确认中标企业,并经学校官网、公众号、橱窗、家长群等多渠道公示中标结果,确保全程公开透明。
阳光、民主、透明、公开贯穿校服采购全链路,使校服采购不再是某一方的“单向决策”,而是一场学校、家长、学生全程参与的“全过程民主实践课”,进一步提升学生与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感和满意度。《通知》发布后,恰逢金秋开学季,上海、北京、成都、南京、重庆多地学校已按合规流程开展阳光校服招采工作。如今,学生穿上优雅得体、各具校园特色的校服,不仅勾勒出新学期专属的仪式感,更织就了一道道“流动的校园文化风景线”。
强调科学选用,降低决策成本,规避质量服务隐患
《通知》中“不得定点定商标”“健全企业黑名单”等规定,精准剑指地方保护主义与产品质量隐患,体现出对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的高度重视,有效避免了“最低价中标”可能带来的质量缩水、服务缺位等问题。
“科学明周期”是《通知》的另一大亮点——校服采购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即一次合规采购流程可覆盖三年。这一规定直指多地“一年一招标”层层加码现状,有效解决了资源浪费问题。校服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三年一招标的模式,能避免学校每年重复开展论证、组建选用组织、组织招标谈判等流程,大幅降低学校组织合规招采的频次,减少家校社三方决策内耗。
对校服供应企业而言,稳定的三年合作周期可减少重复投标、样品制作、库存积压的成本,集中资源优化产品设计与服务质量,进而让利广大家长和学生,让校服管理真正回归“服务学生、减轻负担”的本质。
教育部此次发布的《中小学校服管理“应知应会”》,不仅精准戳中并破解了长期困扰校服行业的行政干预过度、利益输送暗涌、质量安全存忧等核心痛点,更以“阳光、民主、科学”为根本遵循,搭建起家校社三方协同参与、权责清晰的校服采购新机制。随着这一政策在各地进一步落地生根、走深走实,校服将不再仅仅是满足美观、实用、舒适需求的日常服饰,更能以百花齐放之势彰显不同校园的独特风貌,传递青少年群体的鲜活气质,真正成为承载校园文化、守护学生权益的重要载体,深度契合“五育融合进校园”的美育发展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