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发布时间:2025-07-04 10:06:46
王锦婷
万全区医院外科
在拥挤的街道、热闹的运动场,甚至温馨的家中,骨折总是悄无声息地降临。当看到伤者扭曲变形的肢体,多数人会出于本能立即施救,却不知错误操作可能酿成更大悲剧。“不复位、不固定、不随意移动” 这三大骨折急救原则,如同生命的 “安全锁”,能最大限度降低二次伤害,为专业救治争取黄金时间。
不复位:业余施救下的“致命陷阱”
骨折后,错位的骨骼形成明显畸形,让人下意识想将其“扳回原位”。然而,看似简单的复位动作,在缺乏专业医疗知识与设备的情况下,实则暗藏杀机。骨折瞬间,断骨周围的血管、神经和肌肉已遭受重创,断骨锋利的断面犹如未出鞘的匕首,盲目复位时,这把 “匕首” 可能会无情割裂血管,导致短时间内大出血;若损伤神经,更会引发肢体永久性功能障碍。
在开放性骨折中,未经消毒的复位操作,无异于将细菌直接引入伤口。一旦引发骨髓炎,患者不仅要承受漫长的抗生素治疗,严重时甚至面临截肢风险。曾有位骑行爱好者在山路摔车导致小腿骨折,同行伙伴尝试徒手复位,结果致使伤者胫动脉破裂,短短几分钟内出血量超过800毫升,陷入失血性休克。即便及时送医保住性命,伤者也因神经损伤落下跛行的后遗症。这类教训警示我们,骨折复位必须由专业医护人员在严格消毒的手术室中完成。
不固定:错误捆绑的“隐形伤害”
骨折固定虽是常见急救措施,但非专业操作往往适得其反。在事故现场,人们常就地取材,使用木板、树枝等作为固定物。过硬的材料可能直接压迫皮肤,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过软的材料则无法提供有效支撑,断骨仍会持续移位。而错误的捆绑方式,更是雪上加霜捆绑过紧会阻断血液循环,致使肢体肿胀发紫,长时间缺血可引发肌肉坏死;捆绑过松则形同虚设,断骨间的摩擦不仅加剧疼痛,还会延缓愈合进程。
真实案例中,一位七旬老人在家中不慎滑倒,导致桡骨骨折。家人情急之下,用晾衣绳和薄木板进行固定。送医时,老人手部已呈现青紫色,经诊断,因晾衣绳捆绑过紧,造成前臂筋膜室综合征,若再晚半小时就医,极有可能面临前臂截肢的严重后果。这足以说明,在没有专业指导的情况下,贸然进行骨折固定,反而会给伤者带来难以挽回的伤害。
不随意移动:盲目搬运的“致命误判”
随意搬动骨折患者,堪称急救过程中的“头号杀手”。骨折后的骨骼失去支撑功能,任何不当移动都可能导致断骨错位加剧,引发难以忍受的剧痛、难以控制的出血,甚至诱发创伤性休克。对于脊柱骨折患者而言,错误的搬运方式更如同 “致命一击”,稍有不慎,骨折断端就会压迫脊髓,造成瞬间截瘫。
某建筑工地曾发生一起惨痛事故:一名工人从脚手架坠落,腰部着地后疑似腰椎骨折。工友们为尽快送医,直接将其抬上货车。短短15分钟的路程,伤者从最初的腰部疼痛迅速发展为下肢完全瘫痪。经检查,因不当搬运致使骨折断端刺入脊髓,造成永久性神经损伤。因此,除非伤者身处火灾、洪水等极端危险环境,否则应让其保持受伤时的体位,使用衣物、软垫等进行临时支撑,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待专业救援队伍的到来。
遵循“三不原则” 并非无所作为。我们可以用干净纱布按压止血,防止伤口感染;通过轻声安抚,缓解伤者的恐惧情绪;详细记录受伤过程与症状,为后续诊疗提供关键信息。这些正确的辅助措施,配合专业医疗救援,能最大限度降低骨折伤害,为生命争取宝贵的救治时机。掌握骨折急救三不原则,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份守护生命的责任担当,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刻,这些知识就能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