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鸭绿江》:精彩不输《长津湖》

来源:

责编:

时间:2022-11-08 14:06:28

说起抗美援朝战争,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上甘岭战壕里那个久久不肯咬下的苹果,还是长津湖阵地前那个冻得比石头还坚硬的土豆?是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的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还是烈火烧身也不暴露目标的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亦或是震撼了美军,也震撼了世界的“冰雕连”?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这段战火纷飞的历史,由唐国强、丁勇岱、刘之冰、王挺、卢奇等主演的热映电影《跨过鸭绿江》,正好可以给你想知道的一切。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保家卫国。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33个月的浴血奋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用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胜利凯歌,凝聚起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作为首部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银幕巨制,《跨过鸭绿江》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现了抗美援朝整个历史进程,不仅具备东西两线和五次战役的全时空格局,宏观勾画了两水洞、黄草岭、飞虎山、三所里、松骨峰、长津湖、汉江、铁原、上甘岭等标志性战役和战斗的全貌,还呈现了突袭战、防御战、运动战、阵地战和坑道战等多场不同特质的战斗细节场面,多角度再现了战士们的浴血奋战。

虽然仅用了154分钟浓缩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但是整个故事中既有宏阔的视野,也不乏人物细腻的情感。影片的叙事视角从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个人化叙述出发,带有一种揭秘的性质。片中披露了很多过去观众不熟悉也不知道的史实,是该片的一大亮点。

以往同题材影片《金刚川》和《长津湖》都是从志愿军指战员的个人视角去展示,而《跨过鸭绿江》则多角度地“带领”观众重返真实的战场。影片中,我们不仅能看到黄继光、邱少云等战斗英雄,丁勇岱饰演的彭德怀更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是威严睿智的指挥官,更是爱兵如子的好将领,片中数次出现了他流泪的场面:铁原阻击战63军以9000人的兵力掩护大部队撤退,彭德怀哽咽;50军拼到最后也不跟彭德怀叫苦,彭德怀心痛落泪;38军创造的军事奇迹使彭德怀发出“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的电文……这是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不多见的。可以说全片直击人心,泪点频出。

影片中的情感处理也十分细腻,感人肺腑。毛岸英是志愿军的一名普通士兵,隐姓埋名在志愿军司令部担任“秘书”,没有享受任何特殊照顾,甚至牺牲了身边的同志都不知道“刘秘书”是谁!彭德怀确定毛岸英牺牲之后,独自一人蹲在地上泪流满面。他内心的悲痛、焦灼和那封“这辈子写得最艰难的电报”,隔着银幕都能让观众感受到那种复杂的内心世界,令人动容。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如何告诉毛主席?彭德怀回国后如何面对毛主席……这些战争场面之外的情节,恰恰是这部电影最感动人的地方,也是让观众潸然泪下的地方。

战争是残酷的,硝烟过后只留下了战役名称和伤亡人数,被忽略的是战场上那一个个年轻鲜活的生命。该影片却将更多目光聚焦到了战争中的个人身上,以小见大地塑造了英雄群像:长津湖上用棉衣捂枪的战士、西线战场重创美军王牌的三十八军军长、死守飞虎山含石充饥的营长……那一张张目光坚毅、舍死忘生的面庞,呈现出了志愿军先烈们为赢得这场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所做的牺牲和努力。这些鲜活的形象不仅诠释了战争的残酷和民心向背,更将活生生的人展现在了观众面前,拉近了荧屏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距离,激发了共情。

“纯干货!节奏紧凑,内容充实”“演员表演生动感人”“精彩程度不亚于《长津湖》”……《跨过鸭绿江》给观众留下了一部真实的影像历史,让我们全面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并被志愿军英勇无畏的精神震撼和感动。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每当重温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时,我们就会对这句话产生更深刻的体会。影片《跨过鸭绿江》既是一部国产大片,也是一堂党史教育大课,让我们在感怀先烈,不忘初心,接续奋斗。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