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是撬动区域发展的战略支点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责编:费晓禹

时间:2025-03-17 10:42

一条铁路能改变什么?当中老铁路的钢铁动脉穿越崇山峻岭,将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紧密相连,答案正随着飞驰的列车渐次展开。全国政协委员苏莉关于发挥中老铁路辐射带动效应的建言,恰似一记重槌,叩响了区域协同发展的时代强音。这条承载着一带一路使命的国际通道,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连接线,更应成为要素流动的加速器、区域协同的耦合剂、制度创新的试验田。

中老铁路的战略价值,在百年变局的坐标系中愈发凸显。当全球化遭遇逆流,这条全长1035公里的钢铁丝路,以日均跨境货运量超8000吨的实绩,印证着互联互通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刚需。苏莉委员提出的云南+成渝经济圈云南+中南半岛国家联动构想,本质是在重构区域经济地理——通过铁路轴线将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东盟经济圈有机串联,形成贯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战略闭环。这种布局思维,既跳出了传统桥头堡的定位局限,更打破了行政区划的藩篱,使云南从地理末端蜕变为辐射中心。

跨境基础设施的效能释放,需要突破通而不畅的瓶颈。当前中老铁路重去轻回的货运特征,折射出产业链协同不足的深层矛盾。苏莉倡导的中老铁路+中欧班列多式联运模式,恰似在亚欧大陆架起物流立交桥,让东南亚的热带水果与欧洲的精密仪器在昆明实现无缝换乘。这种运输组织的创新,不仅提升单个通道的效益,更通过网状连接催生通道经济的乘数效应。

口岸经济的提质升级,考验着制度创新的智慧。磨憨、瑞丽等边境口岸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型困局,实质是规则、标准、政策衔接不畅的集中体现。苏莉委员聚焦三个联动——物流枢纽联动、产业园区联动、贸易模式联动,实则是要打造制度型开放的新高地。当昆明自贸试验区的政策红利与边境合作区的区位优势形成叠加,跨境电子商务前店后仓、边民互市整进整出等创新模式便能破土生长。

新型贸易+跨境物流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区域价值链。中老铁路货运量中矿产、橡胶等初级产品占比超70%的现状,凸显出产业协同的紧迫性。苏莉建议构建东南亚商品交易市场,本质是通过要素集聚重构定价权。设想在昆明形成东盟农产品集散中心,配合中老铁路冷链专列,既可让泰国榴莲36小时直达成都,也能使云南鲜花次日铺满曼谷市场。这种通道带物流、物流促贸易、贸易聚产业的演进路径,正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中老铁路的示范效应,早已超越基础设施范畴。当老挝姑娘康蓬通过铁路将咖啡豆卖到上海,当泰国工程师参与中老铁路运维培训,这条铁路便成为民心相通的纽带。苏莉委员强调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需要更多这样的微观叙事支撑。在数字经济浪潮下,中老铁路+跨境电商的组合拳,既能将云南的普洱茶通过直播电商卖到万象,也能让老挝的手工艺品借力社交平台走进中国家庭,这种买全球、卖全球的便利,正是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注脚。

站在更高的历史维度审视,中老铁路的延伸轨迹,恰与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同频共振。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到RCEP全面实施,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到一带一路倡议十年再出发,这条铁路承载的不仅是货物与人员,更是中国以自身发展惠及周边的大国担当。当钢铁驼队穿越中南半岛的雨林山川,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地缘经济格局的重塑,更是一个东方大国通过共商共建共享书写新型国际关系的时代答卷。这或许就是中老铁路给予世界的最深刻启示:真正的互联互通,始于铁轨的交汇,成于人心的交融。(胡巨华)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