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别节目】新开局 新征程 两会云访谈 | 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苏红岩

时间:2023-03-12 20:36:59

冀时客户端报道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今天(3月12日)的《新开局 新征程 两会云访谈》,主播刘畅继续与全国人大代表云端互动,畅谈如何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

河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刘畅:

新开局 新征程,欢迎进入两会云访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那么对于河北来说,怎样加快绘就一幅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画卷。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请到了正在北京的全国人大代表孙喜玲。

全国人大代表 孙喜玲:

说起生态,我先给大家展示一张图片,我把它投到大屏上。你看这张图片就是我的家乡,张家口大石砬村。

这几年呀,在省林草局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我们陆续进行了坝上杨树防护林改造、樟子松嫁接红松、百合花种植等生态项目的建设。原来的脏乱差变成现在的美如画,依托临近草原天路的优势,现在我们又发展了乡村特色旅游。

老话讲"山上有树,就是宝库。"这也是让我们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一万三千多元,村集体每年也有五十多万元的收入。可以说我们大石砬人,是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看全国:过去五年,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6.5%、上升4个百分点;基本消除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分别达到24%、50%以上。

看河北: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我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2022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降至36.8微克/立方米;我省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84%。全省压减地下水超采量7.4亿立方米,生态补水53.5亿立方米。

燕赵大地正在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河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刘畅: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河北怎样持续作为。就这个问题我们请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崔海霞。崔代表,您有什么些好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 崔海霞:

我认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首先还是要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比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态基础,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其次就是要在落实上下功夫,这个"实"字,是变成现实的实,是呈现实际效果的实。党的二十大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需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河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刘畅:

那么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上,您认为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方面呢?

全国人大代表 崔海霞:

我认为接下来还要在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持续发力。

咱们就拿衡水湖的保护和治理来说,首先我们需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比如咱们河北出台了《衡水湖保护和治理条例》,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衡水市级层面,也通过实施湖区企业拆迁、村庄搬迁、环湖绿化等工作,逐步在构建优良的生态系统;那么作为基层,县乡的党委、政府也要确保各项污染治理工作责任到人,精细管理,守住治理的成果。

其次,我们需要尝试用现代化、市场化的手段,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循环。比如我们衡水湖水质已经达到了3类、鸟类已经有333种,那是不是就可以用发展新型旅游业态作为抓手,为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深度赋能,最终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河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刘畅:

怎样使生态环境治理达到新高度,生态屏障保障作用有效发挥。就这个问题,今天我们还请到了全国人大代表范振喜,看看他有什么好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 范振喜:

咱们河北是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我们就需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第一个用咱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多种树。当然了,种树必须得种出质量,种出效果,既要栽好也要管好,大力推行混交造林,在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助力咱们河北的绿色版图不断扩展。

第二个就是持续修复。这里面包括湿地修复、水土流失的防治、地下水超采治理等各个重点领域。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以此确保让首都绿色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河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刘畅: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河北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让燕赵大地展现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景象。

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新开局、新征程,两会云访谈,我们明年再见。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