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前半生打磨岁月,后半生惊艳时光——访河北省“非遗”郭氏铁板浮雕代表性传承人郭海龙

发布时间:2019-11-09 11:59:16

郭海龙,蜚声国内外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本人却以“铁匠”自称,其工作室也低调唤作“铁匠铺”。

未标题-2

“铁匠铺”里,榔头、錾子、铁板、焊枪等“标配”一应俱全,这里,夜以继日会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

郢匠挥斤,铁板传神。执着于“打铁”的郭海龙,让这门行将成为绝响的老手艺,焕发艺术第二春:他用近30年研磨,首创郭氏铁板浮雕艺术,惊艳世人——书画界泰斗启功先生特别题字“铁笔传神”;旭宇先生盛赞铁板浮雕为“华夏一绝”。2013年,郭氏铁板浮雕被评定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郭海龙也因创新传承和光大了中华铁艺文化,成为这一“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择一事,终一生”,从首创铁板浮雕那天起,郭海龙就选择了与“孤独寂寞苦”相偎相守;他的作品遗世独立,每一件都堪称“寂寞中盛开的花朵”……前半生打磨岁月,后半生惊艳时光。郭海龙“熬”在其中,也乐在其中。他说,选择自己喜欢的,就是幸福的。

24

“我敲,你数,我敲不烦,你能数烦了。”

寂寞中盛开的花朵

生活和艺术,在郭海龙的家里是浑然一体的。从客厅到过道,视线所及之处,摆满了他的铁板浮雕作品。以至于一岁多的小外孙每次来姥爷家,最熟悉和亲切的“玩具”就是走近那些铁板,用他肉嘟嘟的小手抚摸着栩栩如生的人物,嘴里咿咿呀呀,似乎在说:你们可以陪我玩吗?而那些逼真传神的老人、孩子抑或静物,仿佛也都呼之欲出,争着要走下铁板,来拥抱这个活泼天真的小可爱。

每一幅铁板浮雕上的人物确乎鲜活:《香格里拉的晚霞》,看那手捻佛珠的藏族老人,她刻在脸上、手上的沧桑皱褶和她虔诚的神态,都令人过目难忘;《青海湖畔》,身穿藏袍的牧羊少女坐在草地上,远处的群山映着她含羞带笑的脸,依稀窥得见女孩儿细腻的心思;太行深处的《家》,一位慈祥老人守护着羊群站在院门外,门楣上斑驳的对联与福字,述说着岁月流转;山村《丑娃》,肩挎粗布书包,抄着油渍麻花的袖口,站在羊圈栅栏门前,一支铅笔露在外边,他的眼神里,投射出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与求索,也在诉说着走出大山的渴望与期许……

郭海龙的铁板浮雕,以太行主题、西藏风情居多,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每一幅里都写着温暖与炽爱。

如果不是亲手触摸它的凹凸与金属质感,真的难以置信,这些活灵活现的作品,都是在铁板上一点点打制出来的。

工作室里,一幅狗年生肖铁板浮雕作品已具雏形,郭海龙边演示、边讲解:铁板浮雕是借助锤子和錾子,在1毫米厚铁板上,用纯手工锤锻方法创作出的雕塑艺术,它需要融合绘画、雕塑、钣金、抛磨、烧色等多种技艺:“绘完图,把它拓印在铁板上,先用特制的錾子锻砸阴文,然后正反面反复敲打,让平面铁板形成浮雕感;作品锻好后,还要进行除锈、抛磨,再用喷灯给铁板烧色:“随着温度的升高,铁板会自然出现红、黄、蓝、紫等颜色,特别好看。你看这些小动物的瞳孔特别逼真,是用气焊点烧出来的效果……”绘声绘色讲解着操作流程和细节,郭海龙有些兴奋。示范过程中,他手举榔头,不时敲打铁板,小屋里传来清脆却略显震耳的叮当声。

“有点噪音是吧?”郭海龙说:这样一块50×47厘米的铁板,从雏形到成品,至少要敲打一万锤!

“我敲,你数,试试看,我敲不烦,你能数烦了。”他的弦外之音:“打铁”是个苦差事,不仅拼技术、耗体力,还要忍受比叮当噪音更折磨人的枯燥与寂寞。

“每件作品都是靠时间磨出来的,这种寂寞一般人体会不出来。”郭海龙轻声叹了口气。他说,为了隔音防噪不扰民,所有的工作室,他都要进行密闭隔音处理。声音被隔掉了,通风对流的机会也牺牲了,早期有近10年的光景,他在一间不足5平方米的小房杂物间里搞创作,冬冷夏热不说,还一年四季照不进阳光。白天晚上钻进这密不透气的小屋子,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可以想象,那是怎样一种孤独寂寞苦……

郭海龙是1964年生人,刚过知天命的年纪,他已是华发满头。谁能否认,这不是被日复一日寂寞时光漂白的痕迹?

“郭海龙的每件铁板浮雕作品,都是寂寞中盛开的花朵。”静坐一旁的妻子忍不住插话,说出了相濡以沫29年,她对丈夫的懂。妻子一直默默支持着郭海龙的坚守,日久天长的耳习目染,也让她由一个外行变成了丈夫的默契助手。

12

“撸起袖子加油干”

为梦执着半生,归来仍 是“铁匠”

添加郭海龙微信,一个接地气儿的昵称蹦了出来:“郭铁匠~海龙”;微信号拼作“铁匠铺2014”;更具亲和力的,是他的漫画头像:以太行风情为背景的“铁匠铺”里,郭铁匠箍着厚围裙,右手举锤,左手把錾,撸起袖子加油干……

撸起袖子加油干。这几个字,正是郭海龙执着追梦的人生写照。

太行,涉县。1974年,10岁的郭海龙随父母由张家口迁居邯郸涉县。那一年,他迷上了绘画,太行山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成了他素描写生的鲜活素材——这是从小就把太行风情植入情怀深处的他。

东北,锦州。1981年,报考中央美院未果的郭海龙,入伍来到部队。训练之余,他兼顾画画、照相、放幻灯片,还喜欢上了泥塑。他第一次独立完成了一幅油画壁画,第一次独自设计制作了“鲤鱼跳龙门”景观雕塑。在机械车间做钳工时,他接触到“弧光艺术”,探索完成了焊塑处女作《鳄鱼》——这是处处留心皆学问,用焊塑技艺为铁板浮雕埋下伏笔的他。

曲阳,老乡。有心人,天不负。一次军民共建活动中,郭海龙在锦州街头偶遇一位石雕匠,得知对方竟是曲阳的河北老乡,他近水楼台请教了做石雕的程序和工艺——这是相信技多不压身,在泥塑、焊塑基础上,进一步增进石雕技艺,集雕塑全活儿于一身的他。

飞机制造厂,灯会。提起1992年,石家庄猴年元宵灯会,你会想起什么?郭海龙的讲述,带着巨大的惊叹号,将记忆拉回到当年元宵灯会最吸睛的“爆点”:水泄不通的灯会一条街上,最高大、最引人围观的《看神州》组灯,居然就出自眼前郭海龙的手笔!孙悟空神气十足,猪八戒憨态可掬,唐僧师徒同贺元宵,欢乐的场景恍如昨日——这是从部队转业到飞机制造厂,大胆起用雕塑创意,为单位在元宵灯会赢得“全市十佳”荣誉的他。

铁板,浮雕。郭海龙沉迷铁板浮雕的初心,要追溯到小时候去天安门广场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上栩栩如生的浮雕群像。上世纪90年代末,受传统铜活儿的启发,郭海龙尝试用大块铜板来创作浮雕作品,但是,铜板成本太高了,他退而求其次:能不能试试相对便宜的铁板呢?素描、拓印、锻打、抛光、火烧、焊接……反复试验摸索后,生硬的铁板上,终于诞生了第一幅少女肖像,铁板浮雕以“天才性创举”惊艳问世——这是挑战自我,用鬼斧神工将绘画、雕塑、钳焊、钣金等技艺融合到出神入化的他。

郭海龙说,铁板浮雕受益于他的素描和雕塑功底:泥塑、石雕、焊塑,一个不能少。

为了专心于铁板浮雕艺术,郭海龙也曾对赌人生:他从飞机制造厂停薪留职,谢绝了炼油厂的高职高薪,他笃定要守在自己的“铁匠铺”里,与榔头、錾子、铁板、焊枪为伍。妻子也曾为他忧心过,但是,听到郭海龙的一句话:“我觉得挺幸福的,因为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妻子释然了:既然他觉得幸福,我为什么不支持呢?

苦熬过后,有坚守的生活终会迎来光亮。十多年前参加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展演,郭海龙始料不及,带去的几款人物肖像、动物生肖,瞬间被抢买一空,六七千元的收入,为他赢得了铁板浮雕艺术的第一桶金;之后,郭海龙声名鹊起,央视邀他拍摄了一小时快敲肖像的绝活儿,成龙、姜昆、王立平、阿迪力等名家也请他打制铁板肖像,书画界泰斗启功先生为郭氏铁板浮雕题字:“铁笔传神。”著名书法家旭宇先生誉其为“华夏一绝”。

郭海龙说,就是这样不断有新作问世,不断地被肯定,有惊喜,让他坚定于守望匠心,“择一事,终一生”。

6d990636ce34d24f

“铁笔传神”,传承中国符号

收徒·文创·进校园

如果要为郭海龙的铁板浮雕艺术作品,拉一份长长的获奖名单,两三页A4纸都未必可以穷尽。单是金奖作品,便不胜枚举:《秋韵》《香格里拉的晚霞》《丰收后的喜悦》《农忙》等都入选过全国美展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展金奖,《丑娃》曾荣获第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金奖。

郭海龙的家里,一张张精心装裱的证书,与铁板浮雕相映生辉: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9年,河北省授予“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3年,郭氏铁板浮雕被命名为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郭海龙作为省级“非遗”郭氏铁板浮雕的代表性传承人,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河北省工艺美术研究院副院长、省工艺美术研究院郭氏铁板浮雕研究所所长。

“铁笔传神”。今天的郭氏铁板浮雕作品,已经“洛阳纸贵”到了两万元一平尺。而郭海龙心心念念的却是,如何以赤诚之心传承千年匠艺:“纯手工铁匠的打铁技艺,是中华民族古老、传统的文化瑰宝,铁板浮雕作为对传统铁艺锻造的复兴和创新,一定要传承光大。”他认真地说。

2016年6月2日,郭海龙收徒仪式在石家庄举行。4个年轻人被郭海龙收入师门,他们决心传承铁板浮雕技艺,传承“工匠”精神。

有市场才能有传承。近两年,郭海龙也在尝试,如何让铁板浮雕以更“文创”化的表达,贴近生活实用,传承中国符号。

郭海龙的铁板浮雕作品里,不乏老虎鞋、花棉袄这样的民俗符号,不乏钟馗这种民间传说中的正义化身,其文创小品,也不乏铁制兽头门环、铁艺银杏叶书签或品牌LOGO的私人定制等等。记者就在郭海龙家的客厅桌面上,看到一只莲叶造型的铁塑,硕大的叶片上,码放三五水果,再点缀一只小昆虫,灵动可爱至极。

“非遗”进校园,被郭海龙视为面向年轻人传承的捷径之一。他曾带着自己的铁板浮雕,走进河北外国语学院,走进中小学校,与90后、00后们“锻打”互动。这两天,他又在研究下载快手短视频软件,希望铁板浮雕在互联网“视界”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