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这一抹诗“红”别具韵味 ——访《红色史诗》作者、河北省红色诗人“草川女”

发布时间:2019-11-09 11:59:22

七一前夕,为您推荐本报发表于2016年9月18日的一篇专访,带您走近《红色史诗》作者、河北省红色诗人“草川女”的故事与情怀……

书:红色史诗

书:红色史诗

“草川女”的最新诗集出版了。一部《红色史诗——读〈中国共产党历史〉诗记》,挥着古体律诗的毫,蘸着历史风云的墨,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卓尔不群,执着创新,他成了用诗词形式系统再现党史、开先河的第一人。

读着席慕蓉、汪国真的诗长大的一代人不得其解:用诗词格律写历史,为了啥?

他说,因为诗是自己心中澎湃流动的血,因为从小唱着《东方红》、《国际歌》长大,血液中早已融进了不可抹灭的红色基因。

本报专访“草川女”,走近他从心底吟咏而出、别具韵味的那一抹诗“红”。

【首次用诗词形式系统反映党史 “黄钟大吕草川女”】

“草川女”,最早见到这个名字时,险些误会了他的性别;后来读到他的一首生日感怀诗:“少壮华年炼赤诚,凌空振动刺苍穹……东风若与英郎便,不逊南阳老汉升”,慨然有感,这位诗家“草川女”,分明是一位执着、性情的北方汉子!

安顺英照片

安顺英照片

“草川女”本名安顺英,河北赞皇人,供职于省教育厅,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草川女”作为笔名兼新浪博客名,取自其本名三个字的偏旁部首,由后至前读来便是。

记者见到安顺英,直觉印象是他的文人气质与谦逊严谨:电话约定好了采访的时间地点,他仍会以短信形式发来办公楼层及房间号;电梯门打开的一瞬,发现他正恭敬地迎面等候;寒暄落座后,他递来自己的三本诗集,每一册的扉页处,早已工整题写好了“请雅正”等谦敬赠言,日期写的就是采访当日……

有点不敢相信,《红色史诗》磅礴诗风的背后,那位红色诗人原来细腻严谨如斯!

日前,由“草川女”创作的、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个人诗集《红色史诗——读〈中国共产党历史〉诗记》,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8月27日,该诗集的新书发布会在石家庄召开。河北省诗词协会会长王学新,河北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荆彦周,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诗选刊》主编刘向东,河北省党史办副主任宋学民,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历史学教授戴建兵,河北省诗词协会副会长马文斐,河北省十佳青年诗人、燕赵青春诗社社长张雷及省会40多名读者参加发布会;新华网、光明网、中国诗歌网等30余家新闻媒体进行采访报道;省政协、省文化厅、省党史办等有关部门领导以及省内外文学界、党史界、教育界、诗词界、大中专院校的专家学者,都对此书的创作和出版发行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中,河北省诗词协会副会长马文斐女士题词称:此书应该用“黄钟大吕草川女”来形容——“《红色史诗》用80首律诗,按时间顺序写了80个重大历史事件,形式很新颖,也很实用。这本集子多是用气势恢宏的豪言壮语,读完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草川女”的《红色史诗》,采用七言律诗形式创作,系统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所走过的艰难历程,描写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举起镰刀斧头向反动势力宣战,并在战火弥漫中历练,在围追堵截中拼杀,在血腥镇压中抗争,在烧杀抢掠中反击,最终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通过波澜起伏、气势恢宏的笔锋诗句,写出了共产党人、人民军队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气概和献身精神。

在创作方式上,“草川女”统一采用七言律诗和中华新韵创作,开启了别具一格的古韵新风。这本诗集称得上目前国内外第一部以诗词形式系统再现我党重大历史事件的文学专著,安顺英也成为了用诗词形式系统反映党史的第一人。

【一个铿锵作响的答案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红色史诗——读〈中国共产党历史〉诗记》——缘何要创作出版这样一本诗集?安顺英说,身为上世纪60年代生人,从小唱着《东方红》、《国际歌》长大,血液中早已融进了不可抹灭的红色基因。而诗词又是他始于幼年的兴趣所在,很多东西,不管是人或物,不管是看到的、听到的,有了灵感之后,他都喜欢用诗词格律记录下来。谈到《红色史诗》的创作动因,安顺英从书柜里取出了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他说,在阅读这两卷四册党史的过程中,同样的,他每天会像写日记一样,用诗词做笔记,抒感想。慢慢地,“党史”读得厚了,笔记积累多了,便萌生了创意:何不把这些笔记保存、整理下来,出版一本诗集,向2016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献礼?于是,经过一年零四个月严谨而艰辛的创作,“草川女”的《红色史诗》付梓成册了。该书包括了从清末社会风雨飘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阶段的80个重大历史事件,每个事件成诗一首,80首诗作全部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前后连缀,形成一体,由此称为“史诗”。

安顺英说,因为白天上班,他的创作多是利用晚上和休息日来完成的:“先把历史读透,在尊重历史和事件的基础上,脑子里形成了场景和意境,词句也便有如泉涌……”

为了增强作品整体阅读的连贯性和韵律美,安顺英在诗集中统一采用了七言律诗和中华新韵创作,让读者在阅读中自然体会到一股酣畅淋漓、磅礴大气的感觉。此外,为了加深读者对整个事件的理解和记忆,在每首诗词的后面,他都附写了本人精心校对编写的注释和读

党史笔记,三个部分相互印证、珠联璧合,首创了以诗词形式系统记录党史的形式,文学性、史学性都可圈可点。

而整本诗集一气呵成读下来,透过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条红线”,我们也不难发现,作者寄寓在这本《红色史诗》中的一个历史答案。正如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河北省写作学会会长刘绍本先生在题词中赞誉的:“这些以中华新韵构置的古体律诗,生动形象地回答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即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书中传出的音韵宏亮,铿锵作响!”

有评论及研究人士认为,在当前“两学一做”活动背景下,该书的出版发行,对于宣传党的辉煌历史,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弘扬爱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推动实现中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

【诗词是一种修养和正能量 “真正诗篇,高雅心境。”】

读安顺英的《红色史诗》,总能感受到一种宏大磅礴的气势。他写《重庆谈判》,“弥天大勇谁能效?动地豪词蒋也寒”,写出了毛泽东主席正义在握、胸有成竹的雄韬伟略;他写《百团大战》,“二十万士同袭寇,一百余团共斩魔”,写出了八路军战士同仇敌忾、血战沙场的英雄气概;他写《渡江战役》,“千帆齐发枪声骤,天堑灰飞变屑尘”,写出了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的铁军神威;他写《向全国进军》,“解放全国今在握,人民军队定乾坤”,写出了中国共产党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坚强决心和必胜信念……

《红色史诗》是安顺英的第三本诗作。他向记者介绍,第一本书《草川女诗稿》2014年出版,是自己前30年诗词作品的汇集,也是自己对诗词喜好的一种见证。第二本《《草川女诗词》今年1月份出版,主要收录的是自己近5年来更偏重格律体表达的诗作。而熟悉他的人不难发现,第三本《红色史诗》,较其前两部诗作,文风上已然发生了明显变化。借用河北省诗词协会会长王学新的话说:“作者一改过去清新、明快、俊俏的婉约之风,以浓烈的笔墨、豪放的气势、激越的情怀,进行二度创作,再现了党的历史。”

那么,“草川女”以往的诗作是何风格?翻读他赠送的前两册诗集,记者发现他的诗作里,不乏情景交融、诗美景优的咏物喻人之作,像写梅傲骨的“为迎玉宇春来早,傲骨丹心伴雪魂”(《咏梅》);写竹高节的“不向世人取,只为世人捐”(《水调歌头·咏竹》);写菊纯真的“争奇斗艳吐芬芳,独自新秋齐放”(《西江月·咏菊》)等等。但不管以何种意境抒怀,总能从诗词格律中读出满满的正能量。如《赞党中央反腐风暴》的“劲风吹广宇,春雨沥苍穹。云雾拨开日,乾坤朗朗晴”;写《离乡感怀》朗声明志的“离乡一去四十年,未觉翔飞羽翅残。纵使风急千浪涌,征程不尽誓不还”……

所以,在他的第二本《草川女诗词》中,著名诗人、《诗刊》编委、《中华诗词》编委刘章先生曾写下四字评价:“诗中正路。”著名作家、诗人,河北省作家协会原主席,河北省诗词协会名誉会长,河北省散文学会会长尧山壁先生也为其题字:“真正诗篇,高雅心境。”

什么是诗?在“草川女”的解读中,诗是诗人澎湃流动的血:“诗歌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我学诗、写诗的实践中,或赞美,或鞭挞,或言志,或抒情,或酬唱,或寄思,总的一个目的,就是让阳光照亮内心世界,让美好理想遍行天下,让丑恶行径无处藏身。”

谈及自己诗词学习及创作的一路走来,安顺英特别提到了四位给过他启蒙和鼓励的“贵人”:第一位是他当小学老师的父亲,父亲是家乡文化站的通讯员,爱好写作,曾在地区级报纸发表过诗歌和通讯。小时候,能读上父亲发表的朗朗上口的诗歌,对安顺英来说是快乐的事,父亲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诗的种子;第二位是他就读师范学校时《文选与写作》的老师张成吉。正如今年教师节的热传语录:“如果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都能遇到一个好老师,世界会更美好”。安顺英就有幸遇到了这样一位工于诗词、兼写散文和报告文学的好老师,而这位老师在课堂上将安顺英构思写成的童话诗《在高高的山岗上》当作范文进行讲解,更是激发了他的写作热情;第三位是他学诗路上的诗友柳烟女士;第四位则是家中志同道合、始终作为他忠实“第一读者”的夫人白素月……而在自己三十多年诗塔的垒成中,安顺英说,还有四个“地标”让他难以忘怀:一个是他读“中师”时去得最多的地方——元氏师范学校图书馆的小红楼,在那里,他阅读了臧克家、艾青、李瑛等众多名家的诗集;二是他从小光顾的赞皇县新华书店,在那里购买的很多关于诗歌的书籍,至今成为他创作的良师益友;三是在与几名热血青年成立的文学社里,一本取名《酸枣树》的油印刊物。当时,他被文学社推选为社长,担任诗歌栏目编辑;四是他曾参加过石家庄市作协和冷水江市作协举办的两个文学学习班,给他带来了文笔腾飞的神佑。

在安顺英的创作逻辑里,诗词是一种修养和正能量,这也是他创作、出版《红色史诗——读〈中国共产党历史〉诗记》的勇气和责任所在。他相信,只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创作就存在着无限的生命力。未来的日子里,他又要起笔新的创作,他说,“读中国共产党历史诗记”的《红色史诗》,他会继续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