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夏至后如何养阴,下述方法请收藏!

发布时间:2021-06-27 19:36:10

       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唐代诗人权德舆《夏至日作》云:“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意思说,天上的星辰不停地转动,地上的春夏秋冬四季不断变幻,如今枝头杏黄,小麦初收,人们品尝着各类鲜果,沐浴炎热阳光,自今天始昼渐短夜渐长,阴气萌动,秋天的影子已经在远方天际缥缈了。


无忧简介:吴俊巧(无忧)是河北省中医院中医养生老师,被粉丝们尊称为“最美女医生”。


       今年的夏至为6月21日。俗语云:“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这两句话,揭示了传统文化中的阴阳观念,在中医养生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夏季阳气到达顶点时,阴气渐渐产生,只有保持阴阳平衡,身体才能处于最舒适状态。因此,养生要点不在于一味地升发气血、防暑降温,更要注意养阴,要顺应自然界阴阳交替的过程。金代医学家朱丹溪《格致余论》指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气常有余,血常不足。”在中医观念中,阳主动,阴主静,人体常处于阳动状态,精血、阴气最易耗散。现代人作息不规律,熬夜、多烟酒、多应酬,加速了阴液的消耗,所以近些年“滋阴清补”已成为重要的养生理念。夏至后如何养阴,无忧老师推荐如下方法。

       第一,饮食清补。夏在五行中属火,心脏在中医五行中属火,夏对应于心,清补养心是夏季保健的关键。暑热心烦,失眠多汗,暑邪耗气伤津,容易因阴虚导致中暑。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药食滋阴清补。无忧老师在此给大家推荐几款滋补养阴食物。

       1、白米粥。家常食物,清淡滋补又好吸收,在夏季都很受欢迎。2、鸭肉、冬瓜、苦瓜、莴笋、紫菜,这些当令菜蔬,正适合夏季人体的营养需求,除了各自特具的营养成分之外,共同的特点就是滋阴清热解暑,去燥宁神。3、百合补益肺肾滋阴,黑豆滋阴补肾,银耳、枸杞具有润燥、滋阴、补肾等功效,非常适合阴虚的女性朋友食用,还可以美容养颜。4、鸡血、鸭血、猪血及大枣、阿胶、当归炖肉等,养心血,滋心阴,也是夏日美食。

       第二,午睡养阴。夏季日长夜短,睡眠相对少,加之出汗多,容易疲乏。古人云:“不觅仙方觅睡方”,睡好觉,赛过活神仙,好的睡眠,是保养阴气的重要方法。夏日午后,一定要睡一会午觉,护养心阴,恢复精力与体力,但是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半个小时即可,以免遏制心气,导致晚间失眠。晚上就寝时间以22:00-23:00为宜,早晨起床时间以5:30-6:30为宜。

       第三,轻动护阴。夏至时节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地点应在湿地、公园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还可以到森林、海滨散步,做些慢跑、八段锦等轻运动。太激烈的运动,大量流汗,流失大量体力,心情也容易烦躁不安,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第四,静心护阴。炎炎夏日,炎热、湿热、闷热,人们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焦虑、心烦、浮躁,影响工作与学习。所以,在夏天保持心态平静,心情愉快,也很重要,既不要狂喜,也不要暴怒。《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夏三月时节,“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说的就是夏天里的心态调整问题。晋代名士嵇康在《养生论》中也指出:“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第五,补气养阴。在夏天的高温环境下,人们时常汗流浃背。汗出多了,就容易伤气。汗,就是津液。中医讲,津液能“载气”。总是大汗淋漓,津液不断流失,气也就跟着一起流失了,既伤阴,又伤气,导致气阴两伤,这正是中医理论中“气随汗脱”之意。人们出汗多了,喜欢大量喝水,治标不治本,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根源在于气虚。营血属阴,内有津液,如果营血虚了,我们体内的津液因而不足,会出现无汗的症状,所以夏季养生要注重补气养阴。给大家推荐一款中成药“生脉饮”,这是孙思邈《千金方》里的经典方剂。生脉的“生”,取生发之意,血脉生生不息,生命也会旺盛,其主要功效,就是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生脉饮最适合那些气阴两虚的人。在湿热的夏天,您如果感到身重气短、心慌骨乏、无力口渴、燥热汗多,可以喝些生脉饮,症状会有所缓解。出门旅行时,也可以自制一杯生脉饮来补充亏损的气血,其配方是:西洋参5克、麦冬9克、五味子5克。将几种药材用保温杯泡起来喝。血糖正常者,还可以加一些蜂蜜,口感酸酸甜甜,滋阴效果更好。

       白居易《思归》诗云:“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块然抱愁者,长夜独先知。”眼下,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节到了,但是阴阳转换有个规律,那就是物极必反,所以从夏至过后的第二天开始,一阴已生,当养其生机。适当避暑,不要使内火烧灼;不要吃太多煎炸、烧烤、辣椒食物,以免动火伤阴;静可生阴,动能生阳,注意动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