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伏去秋来,滋阴润燥

发布时间:2021-08-30 17:37:14

李丽凡 谈力欣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糖尿病—康复国际部

        “处暑”节气已过,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热到此为止了。处暑后天气逐渐转凉,此时养生重点在于养阴护阳,起居方面应做到早睡早起,早晚适当添加衣物;饮食方面宜多食滋阴润肺、清热安神食物,通过爬山、做健身操等进行锻炼,以排除夏季郁积在体内的湿热。

起居:及时添衣防感冒
 

         处暑之后,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处于季节刚开始转换阶段,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此时不宜过多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便使机体逐渐适应凉爽的气候。如果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后吹风,很容易伤风感冒。但“春捂秋冻”也要因人、因时而异,早晚外出要适当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除了穿衣外,睡觉时也不要盖得太多,以免出汗伤阴耗津;夜间睡觉时最好关上窗户,不宜开空调,穿长袖睡衣,腹部盖薄被,以防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脾胃受凉。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不宜开空调,应保持室内通风,同时,也可以在室内养些喜水的植物,如绿萝、吊兰,既可净化室内空气,又能舒缓心情,有利于血压血糖的稳定。

睡眠:早睡早起防秋乏
  

        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不爱起,白天不爱动,这就是“春困秋乏”中所指的“秋乏”。处暑时节起居调养宜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早睡可调养人体的阳气,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一般以晚上22:00前入睡,早晨6:00起床为宜,以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时间为好,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精神充沛。

饮食:滋阴润燥以健脾胃
  

        处暑过后天气转凉,人体也随着季节的转换而发生着变化,因此,饮食要随季节而变化,以适应秋季养生之需。传统医学认为,秋季应多吃味甘性平的食物,以增强脾胃功能。同时,多吃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
  

        秋季易出现口唇干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等,保持饮食清淡;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物,如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酒等;少吃油腻的肉食,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茄子、马铃薯等;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及豆制品等。另外,建议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

运动:适当运动、练习“坐功”
 

        秋季养生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体内的阴阳、气血应随之产生“收”的改变,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
  

        运动量不宜过大,避免大汗淋漓而不利于秋季气机的收敛。适当活动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宜选择慢跑、登山、散步、太极拳、做操等轻松平缓的运动,以“不累”为标准,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
  

        除了以上运动方式外,也可选择“坐功”以养生,具体方法是:每日凌晨3-7点时,正坐,身体向左右扭动并转头,同时用两手半握拳,反向捶腰背,捶5-7次;然后牙齿叩动36次,调息吐纳,津液咽入丹田9次。经常做此功可治风湿留滞、肩背胸痛、上臂疼痛、胸闷、咳嗽、气短等病症。
  

        值此秋高气爽之际,自然界同时也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人们易触景生情而产生悲伤的情绪,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平时要注意收敛神志,使神志安宁、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要尽可能地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适应秋季收敛之性。平时可通过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方式安神定志。